理论教育 水利建置与古代农业:从黄河流域到江淮沿岸

水利建置与古代农业:从黄河流域到江淮沿岸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克服水患,使水变为人民的财富,灌溉行舟,其利渐兴,谓水利。水利建置乃以人工方法调剂天然之雨量。至春秋战国时,则田地制度正在变动之中,讲求水利见于诸书记载,已甚普遍。以上为一般水利事业之叙述,至于实施,关于灌溉者,有《周礼》所记沟洫之制。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水利事业已由黄河流域推广及于江淮沿岸,包括现在中国之北部、中部与西部,其规模已甚可观。此为汲井溉畦之装置。

水利建置与古代农业:从黄河流域到江淮沿岸

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克服水患,使水变为人民的财富,灌溉行舟,其利渐兴,谓水利。水利建置乃以人工方法调剂天然之雨量。当时水利事业大别为防洪、浚河与灌溉三项。中国旧籍(如《虞书》《尧典》《益稷》《孟子》《吴越春秋》《淮南子》《楚辞》《史记》)均有洪荒大水之记载,此或起于古代冰河融化所遗之印象。史称尧有九年之水。尧十九年壬戌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四岳举鲧治河,历九年而无功,七十二年使禹治水,七十五年禹为司空治河,历十三年而治水成功(前后合计二十二年)。《诗经·商颂》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长发》篇)。《孟子》记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当属古代防治水灾应有之措置。但禹之平水绝非尽由人力,殆因洪流经时既久,水势已杀,禹乃适观其成。

至于与农业经济有密切关联之人工灌溉,其起源亦相距不必甚远,而为一国施政之本。中国在西周时代,已有灌溉之迹,如《诗经·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白华》: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然《诗经》所记,尚不能完全证明为人工灌溉之设计。至春秋战国时,则田地制度正在变动之中,讲求水利见于诸书记载,已甚普遍。如慎到云:治水者茨防决塞,虽在夷貉,相似如一(《列子·汤问篇》张湛注引)。管子云: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管子·立政》篇)。又云: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管子·五辅》篇)。荀子云: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耕耘,司空之事也(《礼记·王制》篇)。以上为一般水利事业之叙述,至于实施,关于灌溉者,有《周礼》所记沟洫之制。关于沟渠者,有魏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之事、楚孙叔敖辟庐江水利之事、秦开郑国渠之事。当时全国鸿沟巨渠,脉络相通,表示水利事业对于当时农业的伟大贡献,而且在农业效用之外,既利交通复作地险焉。兹分述如次:

一、沟洫之制。据《周礼》所载,则当时整然有序之灌溉系统,已经建立。如《周官·遂人》云: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考工记》云:匠人为沟洫,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之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之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之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同书又载,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以涉扬其舍作田。《周礼》所记证以前引诸书当属事实,于以见水利事业之进步,且已有设官专管之制。

二、凿渠事业。本期所开辟之水渠较大者如下。

1.魏十二渠。魏西门豹引漳水灌邺,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漳水灌民田,田皆溉(见《史记·河渠书》《滑稽列传》及褚少孙《补史记话》。但《汉书·沟洫制》则称为史起所作,未知孰是)。(www.daowen.com)

2.秦郑国渠。韩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按:一钟为六斛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名曰郑国渠(《汉书·沟洫志》)。近时关中之泾惠渠即其遗址。

3.楚庐江作陂。楚相孙叔敖,于庐江起芍陂稻田(原注:在寿州安丰县东)。陂径百里,灌田万顷(《后汉书·卷七十六》)。

《史记》称当时各国大渠鸿沟,通达无阻,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准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泽五湖。于齐,则通淄齐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史记·卷二十九》)。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水利事业已由黄河流域推广及于江淮沿岸,包括现在中国之北部、中部与西部,其规模已甚可观(蜀李冰所建水利事详见第五篇)。在北部自然河流水量不足之处,则通行以井灌溉,因而发明一种水车。《庄子·天下》篇载桔槔之制法,其言云: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凿木为基,后重前轻,絜水若抽,数若沃汤,其名曰桔槔。此为汲井溉畦之装置。

农业改进与当时施政有关,农民租徭负担轻,乃得有余资以美化土疆,反之则不免鲁莽灭裂以耕以获。故荀子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荀子·富国》篇)。此说明农业投资与农民所得之关系,实含至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