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乃指人民农业负担以外之力役而言,为一种无偿劳动。古代徭役,于《诗经》之《灵台》《出车》,《尚书》之《雒诰》《柴誓》,俱见其端。《说苑·卷十一》云:齐宣王猎于社山,父老相与劳王,王曰:赐父老田不租,赐父老无徭役。盖当时筑城治道,修葺水利,筑宫室,大都力役人民。《春秋》书城者九,书筑者八,其因应农业、军事之需要,而修治道路,开沟洫,辟运河,更为频繁。
关于徭役时间及年龄,旧籍所载各异。如《礼记·王制》曰: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周礼·地官》又谓: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一日焉。郑玄注谓:公,事也;旬,均也。贾公彦疏谓:谓为事均用三日也。《汉书·食货志》云:古者使民不过三日,是周制平时之徭役,一年不过三日,但郑谔之解释,以均人之旬为十日,盖古之力役乘农隙之时,以冬季之三月计(自十月至十二月),一年亦须三十日。而管子则云:春十日不害耕事,夏十日不害芸事,秋十日不害敛实,冬十日不害除田,此之谓时作(《山国轨》)。是一年为四十日也。大抵春秋战国时代各邦异制,未能一律,秦统一之后,始有定制。其次为关于人民服徭役年龄之起止,《礼记·王制》有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之说。关于年龄与免役之规定,《周礼》又云:以岁时登其夫家之多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二十岁)以及六十,野自六尺(十五岁)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周官精义·乡大夫》)。惟春秋战国间,是否严格遵守,实难断定。(www.daowen.com)
军役:普通徭役之外,则为军役。周代军制颇为完备,前述军赋可见一斑。春秋战国连亘五百余年,处于军事混乱时期,各国军备竞争情形其详虽不可考,但就吾人所知者,春秋时晋以侯爵而有四军(《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文公后又增为五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后又增至六军(《左传·成公三年》)。楚为子爵有东宫西广曰若敖之六卒,亦为三军,又有游阙、舟师等名。秦穆公霸西戎作三军,有兵车五百乘。时至战国,战争愈多,军备益形增加。据《战国策》《史记》所载: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一千乘,骑万匹。燕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韩带甲数十万。魏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齐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上述七国之兵,大略推定,约七百万内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