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殷墟遗址中的建筑及其形式

殷墟遗址中的建筑及其形式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为农业定居后必备之条件,殷墟遗址,有版筑痕迹,更有一石像柱础,抱膝而坐,是殷代建筑已具规模。就中宫之建筑最多,有如形者,王国维以为即明堂,因建筑全部保留不易,故详情靡悉。至城宫陵墓之建筑,已有甚大之规模者。又殷墟发现之王坟,方六十五尺,深四十三尺,中有十尺高之木室,殉葬之尸千余具,马三十余匹。由此可知明堂为一种壮丽建筑。而建筑形式则殷已有重屋之式,见于《周礼》。

殷墟遗址中的建筑及其形式

建筑农业定居后必备之条件,殷墟遗址,有版筑痕迹,更有一石像柱础,抱膝而坐,是殷代建筑已具规模。甲骨辞中关于住所,有宫、室、宅、家、寝、冓、门、宇、牢、圂、井等,又有太室、南室、嗣室、公室、皿宫、皿室、东寝等。就中宫之建筑最多,有如形者,王国维以为即明堂,因建筑全部保留不易,故详情靡悉。至城宫陵墓之建筑,已有甚大之规模者。史称殷京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正义》引古本《竹书纪年》)。最近发掘殷故都遗址,其城基宽二十尺,其城区十余方里,其正殿东西宽二十六尺,南北长九十二尺,中有三行柱础,结构宏伟。又殷墟发现之王坟,方六十五尺,深四十三尺,中有十尺高之木室,殉葬之尸千余具,马三十余匹。周之初期成王营洛邑称成周,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洛水,北因郏山,迁九鼎以居之(《逸周书·作雒解》)。周宫室相传有明堂之制,见于《吕氏春秋·慎大》及《上德》,《孟子·梁惠王》及《大戴礼·明堂》等。《大戴礼》云:明堂凡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外水曰辟雍,赤缀户,白缀牖,堂高三尺,东西九仞,南北七筵。由此可知明堂为一种壮丽建筑。又据《尚书·大传》称天子之堂九雉,高二十一丈,合今十三丈余。

其在春秋之时,周有平宫(《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庄宫(《昭公二十二年》)、襄宫(《昭公二十六年》),鲁有武宫(《成公六年》),吴有姑苏之台(董说《七国考》),晋有铜鞮之宫,齐威王有瑶台(《说苑》)。其在战国,燕昭王有黄金台(《战国策·燕策》);齐宣王有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吕氏春秋·骄恣》篇);楚灵王有章华之台,贾谊《新书》云:章华之台甚高,三休乃至。而建筑形式则殷已有重屋之式【按:层楼与重顶之屋】,见于《周礼》(《考工记》篇云:殷用重屋)。周有飞檐之式,见于《诗经》(《诗经·小雅》云:如跂斯翼,如翚斯飞)。而宫殿四壁饰以图画有极生动者,如楚国祠庙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圣贤怪物行事(《楚辞·天问序》)。(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