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创造传说的批判

经济创造传说的批判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章转述古代经济创制诸传说,颇多不经之记,但吾人如细加考察,皆知其中有一部分乃由于古代口耳相传,或文字图画遗留下来之实际经验,反映当代经济生活的朴实素质。原夫经济史,乃整个民族经济演进之历程,固非帝王个人所造成,惟关于帝王经济创制诸事,亦不能谓为完全无因。上述各种分歧传说,以今日视之,并不足异。于此可知吾人如欲明辨远古经济生活之实际状况,必须于现存传说之外,借考古学探究之助,方能一廓其视野。

经济创造传说的批判

前章转述古代经济创制诸传说,颇多不经之记,但吾人如细加考察,皆知其中有一部分乃由于古代口耳相传,或文字图画遗留下来之实际经验,反映当代经济生活的朴实素质。

原夫经济史,乃整个民族经济演进之历程,固非帝王个人所造成,惟关于帝王经济创制诸事,亦不能谓为完全无因。观于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轩辕,诸帝命名均与经济生活进展阶段有关,因此,此等纵非实有其人,而其种种制作,则不能谓为毫无其事。如果视彼等为当代经济生活进程之指标,亦非全无意义之假定。尝试论之,人类最初不知取火,嗣以积长时期之经验,始发明取火之法。旧籍中对于取火的发明,曾有种种解释。最普通说法为燧人氏钻木取火,在《易经》《韩非子》《淮南子》《世本》《尸子》等,均有相似之说法。(《尸子》云:燧人氏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世本》云:造火者燧人,因以为名。)此外有谓为伏羲取火者,如《河图始开图》(《汉学堂》引清河郡本)称:伏羲错木取火。亦有不指明发明火之谁属者,如《庄子·外物》篇云:木与木相磨则然。而《礼记》有木燧之词。大概先民最先仅知利用自然之火,如火山之喷发,雷电森林之自焚,后来才发明取火之法。取火之法普通从木,或钻或磨,亦有以石互相撞击而取火者。从木取火不仅为我国古代最普通之方法,且为其他民族所常用,如印度以木棒取火(印度《梨俱吠陀》赞神诗云:火神为十女所生,因两手十指,执木棒摩擦生火,故云)。埃斯启谟人以弓钻取火。北美之印第安人以自动回旋之钻火器取火,均是。至于以石互撞取火之法,在产生燧石与硫化矿石之处,当然存在(古代非尼基人希腊人即以火石取火)。中国古代木燧虽然不详其制,度亦与上述各民族所用之方法有相类者。

火之普遍利用对于一般经济技术贡献甚伟,如烹饪、御寒、驱除猛兽、垦辟山林、凿舟、制陶、冶金等事,均赖火而成。次考察各种工具制作之起源,关于农具之耒耜有认为神农或垂所作者(《说文解字》云:垂作耒耜)。又如作陶者传说至少有三人(《吕氏春秋》云:昆吾作陶。《汲冢周书》云:神农作陶。《世本》云:舜始陶)。作弓矢者至少有五人(《墨子》云:羿作弓。《世本》云:挥作弓,牟夷作矢。《荀子》云:倕作弓,浮游作矢)。弓之发明一说,由于弓钻与弓之乐弦,或系如此。作舟者至少亦有五人。至于车,一般史籍谓为轩辕所作,但《荀子·解蔽》《墨子·非儒》《吕氏春秋·审览》《世本》(《山海经·内海经》注引)《左传·定公元年》诸书则云,奚仲作车。上述各种分歧传说,以今日视之,并不足异。盖原始经济时代,比较繁难的发明,因无理论的指导,其试验与改正错误极不规则,故进行迟缓,须经极长时间始获成功,绝非一手一足之烈所可完成一种发明者。据史家推定,从抛石到弓矢,其间经过时日约五万年之久,舟车之发明亦经千百年之久始成。(自浮木至独木舟,再至平底舟经时极长。而车之创制尤费周折,盖运笨重物件初不过借圆木之助,以承重物,旋转圆木,以推动之,后乃将圆木截去中段,联以轴木,久之遂发明车。)(www.daowen.com)

所以当技术幼稚之时,将各种发明归功于一人实不合理。又关于制作之动机,古人亦有种种解释。如云: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法蠡蚌而为户(《文子》),观蜘蛛而作网(《抱朴子》),见鱼翼而制橹(《名物考》),观翚翟之文而造五采(董巴《舆服志》)。此言各种简单制作多属规仿自然,颇为合理。但较复合之发明则必赖于更富之经验与思考,然古人于此竟有用哲理方法解释者。如《易传·系辞》云:“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羲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易传·系辞》)此诸形而上学之解释,虽然意境颇高,究未得其全。于此可知吾人如欲明辨远古经济生活之实际状况,必须于现存传说之外,借考古学探究之助,方能一廓其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