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口数量增长与品质优化的策略

人口数量增长与品质优化的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为经济活动之主体,人口数量为组成国家财富推动国民经济前进之重要因素,且与财富分配有密切关系。中国人口统计起源甚古,户籍之制传于周官,惟当时正确的人口统计未有遗留。直到汉代,人口数字始有可凭。就西汉人口分布观察,其人口逾二百五十万者有汝南一郡。明清二代因统计较完备,人口增殖倾向益加明显。

人口为经济活动之主体,人口数量为组成国家财富推动国民经济前进之重要因素,且与财富分配有密切关系。中国人口统计起源甚古,户籍之制传于周官,惟当时正确的人口统计未有遗留。直到汉代,人口数字始有可凭。魏晋之间户籍失修,迄于隋唐始复其故。宋代国土较蹙,元室文献无征,二者均未足深论。明清人口发达颇速,迄于近世,未有止境。兹就汉唐明清人口增殖论列如次:据《汉书·地理志》称,西汉孝平帝时,户约为一千二百万,口五千九百六十万(大约均系纳税人民)。就西汉人口分布观察,其人口逾二百五十万者有汝南一郡。逾二百万者有颍川与沛郡二郡。逾百五十万者有南阳、河南、东郡、陈留、东海五郡。逾百万者有济阴、河内琅琊、会稽、蜀郡五郡。逾九十万者有雎阳国及河东、左冯翊、魏郡、勃海四郡。逾八十万者有右扶风、山阳、巨鹿三郡。逾七十万者有涿郡、九江、交趾、泰山、南郡、巴郡六郡。逾六十万者有西河、常山、太原、中山、平原、广汉、济南七郡。逾五十万者有北海、益州、齐郡、东莱四郡。更就当时边远之郡考察,西方之敦煌郡号称荒漠,有人口三万八千余人,极东之乐浪郡有四十万人,极南之九真郡有十六万人,北方之雁门郡有二十九万人。

魏晋南北朝间人口迭有损减,隋唐帝国经济时代之人口渐复其旧。天宝十三年所记户为九百六十万,口为五千二百万。依《唐六典》所记全国各郡人口【按:唐代之郡较汉为小】加以分析,其可注意者有数事:

第一级郡:京兆为天下第一级郡,经济殷富之区,有人口约二百万人。

第二级郡:人口八十万以上至一百二十万不满者凡八郡。其中清河、信都、景城属河北农业沃区,雎阳在淮南与江北之间,为魏晋大农场所在地。蜀郡据成都盆地,宣城在太湖农蚕区域。

第三级郡:人口五十万至八十万不满者凡十七郡。其中三分之二分布于大河以北,计太行山以东者有东平、鲁郡、平原、济阴等郡,在太行山以西者有太原、绛郡等郡,黄河南北岸者有陈留、邺、广平、河间等郡。其余三分之一则分布于长江之南,为东阳(浙西)、晋陵(常州)、丹阳、吴郡(苏州)、余杭(杭州)、会稽(山阴)六郡,此均南方新兴州郡之著者。(www.daowen.com)

第四级郡:人口三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者凡二十八郡。其中南方之吴兴、广陵、信安等郡人口各在四十万以上,足与北方之河东、汝南、平阳相颉颃。

宋元之间动乱未已,户籍散漫,人口进退,未遑深论。

明清二代因统计较完备,人口增殖倾向益加明显。当洪武十年间户约一千万,口为五千九百八十余万人,上距盛唐所增无几。永乐元年户为一千一百万,口为六千六百万,二十六年间增加百分之十。

清代初期人口生殖率继续上升,自康熙九年至二十九年,二十年之间自一千九百余万增至二千万,康熙六十年增至二千七百万,三十年间增加七百万。自乾隆六年一万四千三百万,至乾隆五十五年增殖达三万万口,五十年间增殖百分之百,而较之清初则增三十倍。自嘉庆十年至道光十五年三十年间,人口更由三万万增至四万万,后复增至四万万五千万以上。此际其人口强度虽略倾向于长城渤海之间,及河淮长江下流各省,但自太原、开封长沙、番禺以西,人烟稠密远胜前代。由是可知过去中国人口变动颇繁,纵令其增殖非采等速级式进行,但其总倾向表示人口与土地大体为适应之发展(即人口足以开发土地,土地足以供养人口)。更可注意者厥为中华民族创化之力,极为强韧。故虽频与外族复合,却能默化潜移,新陈代谢,使种原差异,泯灭无形,民族间之共同情愫(指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文字、思想风俗与历史的传统等),永保勿坠,因此得以维护其民族的淳厚之品质。又人口增殖既速,生存竞争斯烈,益足以砥砺人民,激发经济进步,而民族之哲学文艺广被东土,复与经济平行发展,由是养成国民克勤克俭、乐产业、好储蓄之风气,此敦厚淳固勤奋向上之民族德性,实足与人口数量之发展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