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及其所固有的利用市场作用的内涵,对于我国城市国营经济的改革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十三大的有关论述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即使已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后,在利用市场问题上仍然争论不休,在一些人中仍然存有“市场恐惧”的心理障碍,对于我国改革的大方向和总框架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不一致。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迄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长时期内,通行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这一理论认识,其现实条件是我国50年代中叶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初创时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对我国创建156项大工业项目,发展重工业,从空地上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又有由于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弊端。这就是:(1)政府权力过度集中,企业缺乏责、权、利,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从而职工缺乏积极性,企业缺乏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其结果是管理差,技术进步慢,效率低;(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缺乏自我调整机制,产业结构难以优化,特别是因主观指导的偏差,更造成结构失调,主要是重工业快速发展,而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消费品匮乏,供应紧张,大范围的配给制和排队,人民消费受到抑制,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排斥市场作用,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化,加以行政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企业处于封闭状态,不能进行自主联合,企业组织结构不能优化,资源配置效果越来越差;(4)闭关自守,外贸作为平衡计划的工具,而不是参与国际分工、在经济国际化中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国家综合生产能力。以上种种决定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成本高(代价大),效益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引进市场的改革,经济生活中有了个体经济、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有了市场竞争。一旦引进市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出现了国营企业不如“老乡”和“老外”。一旦打开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情况就更为严峻,国内生产的许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困境。

对传统计划体制虽然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不对它予以冷静的估计并看到它的弊端。正是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了改革传统计划经济的任务,也就是要实行由传统的产品社会主义转变为商品社会主义。1979年以来,提出了发展商品经济,利用集市贸易,利用市场作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提法,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一大进步,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大突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及其所固有的利用市场作用的内涵,对于我国城市国营经济的改革起了重要指导作用。1987年的十三大强调“利用市场调节”“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提出总体上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设计了新体制模式的框架: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政府实行间接调控。十三大的有关论述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www.daowen.com)

尽管小平同志在1979年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在艰难中前进的。即使已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后,在利用市场问题上仍然争论不休,在一些人中仍然存有“市场恐惧”的心理障碍,对于我国改革的大方向和总框架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不一致。这种情况的产生,除了是由于需要有进一步实践经验的验证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囿于本本,囿于他国模式,囿于传统做法的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难以突破,而其关键是把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认识迷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