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必须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健全市场机构。为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近年来逐步取消了多年来的日用消费品的统购包销和凭证供应,废止了油料、粮食的统购,这些措施使消费品的交换进一步市场化了。生产资料的商品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决定性的步骤。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建

为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必须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健全市场机构。任何一个机体固有的功能的发挥,必须有赖于机构的完备和健全。动物消化功能的发挥,在于消化器官机构的健全;人的生命功能的发挥,在于人体复杂的生理机构的健全;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则是在于市场机构的健全。由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市场是一个多样性市场交换的总和,它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艺术产品、科技产品)、服务(消费服务、生产服务、流通服务与社会服务)信息的交换、劳动力的交换等,因而市场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要素市场形成的市场体系。因此,健全了市场机构,也就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完备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以国民经济的商品化为前提。资本主义发展了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服务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全面的、无所不包的商品化,从而形成了商品、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由于市场的发育日益完备,形成了一个有机结构和系统,使市场机制更加完全,在多样生产要素从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使价值调节商品供求这一市场功能高度强化,从而才形成了由“看不见的手”灵活地进行调节的资本主义全面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应是十分发达的商品经济,也需要有充分发展的,包括消费品、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因为多样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必要条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个市场的发育与形成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费资料的商品化。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消费资料只是在自由购销范围内,才是作为真正的商品来对待,至于那些统购统销的粮食、油类,以及其他实行凭证供应的日用消费品,在这些交换领域只不过是一种有限制的和不完全的市场。为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近年来逐步取消了多年来的日用消费品的统购包销和凭证供应,废止了油料、粮食的统购,这些措施使消费品的交换进一步市场化了。当前的任务是进一步放开,实行更完全的市场交换,建立统一的消费资料市场。

第二,生产资料的商品化。生产资料的商品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决定性的步骤。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把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拨,转变为自主贸易,这就是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由于生产资料中一些品种,还存在严重供不应求,为了保证重点生产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指令性的物资调拨制度还不可能完全废止,但是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生产资料,也必须做到合理定价,尊重价值规律。因此,必须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以及按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交换和流通。目前一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双轨制,这种体制下生产资料交换部分市场化了,但是双轨制下的两种价格是与市场所固有的价值一元化相矛盾的。双轨制不仅始终会存在市场交换与物资调拨之间的摩擦与矛盾,而且会带来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消极现象。为了促进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要改进生产资料双轨制的机制,进一步减少生产资料的指令性调拨,扩大市场流通,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www.daowen.com)

第三,资金交换的商品化。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企业组织生产的基本要素,资金的流通与相互融通,是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灵活的自动调节,也是国家实行间接调控的重要条件。企业越是步入自主经营、自行发展的轨道,越是需要有十分频繁的资金引入和输出,这就决定了要把资金作为商品推入市场,实行资金占有者和使用者之间灵活的市场交换。可见,建立金融市场乃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传统体制下的金融活动是以间接的金融,即银行信贷为特征,这种金融活动不由利率来调节,它很少具有市场性质。而且,这种间接的银行信贷总是难以满足企业的自主经营对资金引进和流出的需要。特别是国家加强对信用的宏观控制后,银行信贷资金供应更加紧张,这就进一步要求搞活金融,实行银行之间互相拆借和企业之间相互利用闲置资金的直接金融形式。总之,资金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与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资金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发挥资金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关键所在。

第四,劳务市场。劳动力的流动化,是实现劳动者自行择业和企业自主选择劳动力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劳动兴趣,发挥劳动者潜力,改进企业劳动组织,形成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从而提高社会劳动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劳动力通过市场交换形式的流动化,更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市场机制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延伸和具体化,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实现自主经营和适应市场状况而进行自动调整所必要的。不允许劳动力流动,这是僵化体制的特征,它不仅使企业中的人浮于事和窝工现象越发严重,阻碍企业劳动组织的完善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使企业劳动成本难以降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造成社会劳动的大浪费,而且人们在工资上的互相攀比和消费“亢进”,也与此密切相关。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形式,不仅包括私人企业招雇工人和城市居民雇请保姆——在这里,劳动力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企业采取合同工形式招工,也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总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通过市场形式的流动成为客观必要[2],因而劳务市场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五,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市场的形成意味着科技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流通化。信息市场的形成则使各种经济信息得以迅速地流动和为人们及时掌握,它是国家、企业与个人迅速而及时的决策的前提,是形成商品生产者对市场状况的积极反应,即自动反馈的市场行为的前提。

总之,建立起一个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在内的完备的市场体系,实现各个生产要素的交换市场化,这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组织基础。目前我国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交换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加以其他要素市场不完备,例如资金、劳务尚未商品流通化,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尚处在萌芽状态。这种市场发育的不完全和市场组织的畸形与幼弱,必然会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