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科学性,意味着计划制订要立足于实际,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可能,而不是主观主义的“冒进”的计划。但将计划的科学性只是立足于实际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明确,计划要立足于市场,制订计划还要密切依据市场状况。科学的计划,必须是既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可能,它不是华而不实的一纸空文,而必须是通过努力能够付诸实现的。在商品经济中,某种计划指标的实现,不仅要考虑到物质条件,还要考虑到市场要素。例如,人们要把煤炭的生产增加50%,不仅要考虑到实现增产的物资保证(用来进行基本建设的三材及机器、设备的供应),而且要考虑到煤炭的价格。如果煤炭价格偏低,而且企业赢利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即使有充分的物资保证,市场机制作用也将成为制约增产计划完成的要素。可见,商品经济中,市场作用是决定计划能否实现的要素。因此,人们在确定某一产品的计划指标时要估计到市场的作用,要估计到该产品的价格水平和市场供求状况。要废止脱离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单纯地按照现有生产量加码来安排计划的做法;要充分估计市场的作用,把市场作为决定计划指标的一项参数。这样的计划,不仅反映了现实的需要,物质条件的可能,而且估计到市场作用,从而拥有现实的可能性,人们也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的计划。
必须指出,计划的科学性,不在于计划的具体、详尽无遗和数学上的精确性,而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计划主要地应该是指导性的,国家要借助于调整市场经济参数,来引导企业的活动,使之符合计划的要求。因此,对企业来说,计划不应该是作为法律的和十分具体的刚性指标,而只能是一个活动量的规范和总体要求。人们不能把在市场作用下企业对自身活动的调整(它可能达不到计划指标),称为“计划性弱”和归之于企业领导人的“计划观念薄弱”。而对于宏观经济来说,计划性也只是意味着基本比例的大体协调,意味着国民经济大体地按比例地运行,意味着国民经济从中长期看的有计划的发展。上述的计划就是具有弹性的。如果说,在传统体制下,为了实现刚性的计划,人们在计划化实践中千方百计地排斥市场作用,那么,实现弹性计划,就使人们不再去敌视和排斥市场作用。而且,这一弹性计划本身就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