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稳步迈向新体制过渡

稳步迈向新体制过渡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新的体制刚刚开始建立,远未达到完善;另一方面,旧的体制还没有实现向新体制的完全过渡。为了摆脱当前双重体制下的种种矛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向新体制过渡。我们不能再走回头路,只能逐步而又坚定地向新体制过渡,这是唯一的出路。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封锁,使产品进入国民经济的大市场,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稳步迈向新体制过渡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动用市场机制来进行宏观控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例如,为了扩大市场的作用,我们实行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一个调拨价,一个自销价,以便更多地把市场引入指令性计划生产之中。但“双轨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1985年,煤炭生铁、钢材等17种主要统配物资,有15种因自销过多,没有完成国家计划。这就给一些需要国家分配原材料的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增加了困难,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受了影响。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副作用,如一些人搞不正之风有了可乘之隙。又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我们实行了粮食由国家订购,剩下的放开,实行自由交易,从而使粮食有订购价与自由价两种价格。但由此又出现了市场冲击计划、粮食订购任务难以完成等问题。在引进市场给经济带来新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同志觉得还是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手段控制更省事;理论界某些同志也因此主张国家不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而且对微观经济也要控制。这就表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间接控制的意义的理论认识。

国家采用间接手段进行宏观控制,是计划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国家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产生于30年代的西方国家。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条件下,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国家必须进行需求管理,采取国家花钱、举办公共工程等措施来扩大总需求,支撑市场,缓解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很难真正实现有效的宏观控制。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可以自觉地利用市场有效地实行宏观控制,使商品经济“活而不乱”。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市场冲击计划”情况,原因在于国家调控方法的不当,主要是由于没有充分有效地采用经济杠杆来进行调控。所以,与其说是“市场冲击计划”,不如说是市场还没有充分地发挥调节作用。应当看到,这在当前的转型时期是难以避免的。一方面新的体制刚刚开始建立,远未达到完善;另一方面,旧的体制还没有实现向新体制的完全过渡。双重体制并存(旧体制仍占主导地位),就必然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为了摆脱当前双重体制下的种种矛盾,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向新体制过渡。在双重体制下,行政控制力量表面上强大,实际上软弱,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没有能有效地发挥。我们不能再走回头路,只能逐步而又坚定地向新体制过渡,这是唯一的出路。目前的任务是要探讨过渡到新模式的方法和步骤。我认为,当前改革的中心是市场建设,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的宏观控制。

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要确立起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加速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封锁,使产品进入国民经济的大市场,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现在问题是,一方面商品不足,另一方面又出现商品过剩和积压,价格未能有效地在市场上起调节作用,资源不能由价格来合理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有效结合不能由价格来调节,投入大而产出少,国民经济效益低,这也是1986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出现滑坡的原因之一。(2)形成资金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必须有资金市场。要让价格灵活地调节生产,就必须有资金的自主流动,这是企业适应市场、灵活地扩大生产的前提。但目前资金不能顺畅流动,企业不能自己筹借资金和互相融通资金。这也是1986年上半年企业间出现互相拖欠(达200亿元)的重要原因。(3)劳务市场。要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劳动力就要流动化,因为企业生产的扩大和缩小都涉及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包括工资的变动,要使其受市场调节。出现亏损的企业和盈利的企业的职工不加区别地都拿同样的工资,这不符合商品经济的要求。(4)技术市场,即技术商品化。在当前科技革命的时代,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技术,技术市场是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5)信息市场。信息已成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因此必须有信息市场。

市场机制中的关键是价格。如果没有价格的涨落,就谈不上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就在于价格能适应供求变动而变动。这种价格变动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它可以促使效益差的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国家的宏观调控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掌握价格杠杆。为此,必须首先进行价格改革。价格改革有两种思路:一是走快点,即价格联动,把生产资料价格理顺;二是走稳点,一项一项地进行。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要有三个基本条件:(1)刹住了通货膨胀;(2)生产增长率要适当,不搞超高速;(3)财政后备要足。目前,价格尚未完全稳定,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的势头还没有完全控制住,基建规模仍然过大,财政后备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因此,我认为,价格联动没有条件,还是以走稳步为宜。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不能停,但要走小步,不能孤立地搞市场建设,要加强市场建设的微观基础。市场建设的微观基础就是企业。目前放活了一部分价格,有的企业有反应,有的企业却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这是因为企业没有责、权、利,没有风险,吃“大锅饭”,软预算约束,企业眼睛盯住国家,而不盯住市场。要使企业两眼盯住市场,就应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实体,切实下放自主权,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所有制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www.daowen.com)

【注释】

[1]原载《天府新论》198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