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流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产品流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冶方首先提出了与商品生产相脱钩的流通的概念,他认为,流通就是那种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社会分工条件下,企业间以等价为基础的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按照孙冶方对流通的这种独特的定义,在消灭了商品关系的共产主义经济中,也存在上述具有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二重内容的产品流通。孙冶方的流通理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他提出的产品流通概念就还存在矛盾。

产品流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孙冶方首先提出了与商品生产相脱钩的流通的概念,他认为,流通就是那种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的社会分工条件下,企业间以等价为基础的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孙冶方认为,流通的前提是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不同于工厂内部的技术分工,后者是在“一个独立核算企业内部的技术分工,……他们之间的联系或协作并不需要通过生产品的交换来实现”[2],而“社会分工发生于各个独立核算的企业之间,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协作是通过生产品的交换实现的”。孙冶方指出,社会分工越细,企业间产品交换或协作也就越频繁,越密切,流通越重要。

孙冶方把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流通的基础。他认为,“任何社会化大生产都包括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由交换组成的流通过程……”,“有社会化的大生产,就会有流通过程。这是流通一般”[3]。这个流通一般,“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值的补偿和产品使用价值的物质代谢……”,以上两者都是交换,即流通的“两个实质性的经济内容……”。流通中实现的价值补偿,使企业获得进行再生产的资金条件,流通中实现的使用价值的替换,则完成企业的物质代谢,以上二者均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按照孙冶方对流通的这种独特的定义,在消灭了商品关系的共产主义经济中,也存在上述具有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二重内容的产品流通。孙冶方基于上述对流通概念内涵的新的规定,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全民所有制内部流通的存在,建立了他独特的社会主义流通理论,这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无流通论的一个突破。

孙冶方的流通理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他提出的产品流通概念就还存在矛盾。(www.daowen.com)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劳动生产物之所以称之为产品,而不是称之为商品,在于它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只是具有一重性。而产品交换区别于商品流通,也在于这只是使用价值的换手,而不包含价值形式的变化。马克思说:“与直接的产品交换不同,流通过程在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之后并没有结束。货币并不因为它最终从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中退出来而消失。”[4]由于在产品交换中发生的只是使用价值的转手,因而,对当事人来说,投入市场交换的产品是一去不返,不具有回归性;而在商品交换中,它不仅发生使用价值的换手,而且还包含价值形式的变化。就货币来说,表现为不停顿地运动,就生产者来说,它的活动中包含着货币的流入(售出)和流出(购买),又流入(再售出)的循环,即回到起点的运动,正是因此,它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流通。

可见,流通,按其原本含义,只能是商品流通,即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而产品交换,它是一种原产品与交换主体相疏远的运动,不包含交换对象或交换手段的回到始点,因而不属于流通,或不属于真正的流通。作为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流通,乃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这是真正的流通。

我们要指出的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流通,从来是指商品的流通,而不是指“产品的流通”,马克思把流通称为“从总体上看的交换”[5],这是指的商品交换而不是产品交换。因为流通是指流动,作为商品交换过程,它是一个买卖的统一,一个最简单的商品总形态变化,有货币的两次转移(由第一次的卖方到买方和第二次的由买方到卖方);而组成这个商品循环的两个形态变化,同时又是其他两个商品相反的局部形态变化。“可见,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