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析相关上位规划方案:重点优化方案设计方向

分析相关上位规划方案:重点优化方案设计方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构建多元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及时捕捉信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政策及资金支持。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各县(市、区)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战略取向。

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提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壮大地方财源、加大地方转移支付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推动陇东南经济区整合协同发展,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资源开发,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陇南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发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关天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通道作用,加强区域交流合作,融入长江经济带。

以推进“两江一水”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突出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首位产业,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林果业和中药材,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加工基地。

支持陇东南经济区加强与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以交通、旅游、扶贫、生态为重点加强革命老区间的区域合作。《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对陇南西成经济开发区等甘肃省现有的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改造提升。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4月27日)提出,着力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构建多元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把陇南建设为兰成渝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西南地区向西开放的黄金走廊。着力打造甘肃向南开放桥头堡,构建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陇南作为甘肃“南大门”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凸显的交通优势,深入实施“向南开放”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建好“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积极构建以西成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区的“一核心、两重点、三拓展”循环型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平台,促进企业集聚生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综合开发、废物循环利用。

加快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突出陇东南祭祖圣地及养生保健特色旅游品牌。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加快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流通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有效结合,全面开展电商扶贫。

重点旅游景区道路与干线公路实现联网,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连通,4A级旅游景区按一级公路规划布线;积极推进省内规划的天水至陇南铁路,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国家高速公路武都至九寨沟段。

支持陇东南特色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大尾矿库整治力度,推进尾矿渣无害化回收利用,开展交通污染源防治。

《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提出,围绕“八个成县”目标,筹划一批重大项目。及时捕捉信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政策及资金支持。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2.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实施《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照“一群两带多组团”城镇化发展布局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一廊四轴多中心”城镇空间结构。积极推动陇东陇南城市带建设。(www.daowen.com)

把发展小城镇同调整县域产业布局以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着力培育首位产业、富民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挖掘县域信息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服务业潜力,发挥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县域二、三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向乡村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机制。加快城镇“两供两处一轨一廊一市一场”(供水、供热/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城市停车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开展村邮站建设,培育形成投资消费新的增长点。

支持市州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县城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到2020年建成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甘发〔2017〕1号)把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和推动产业集中入园、企业集聚入区,重点扶持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以及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支持发展以规模花卉观赏、田园风光、农耕采摘体验、古镇村落、传统民俗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科学规划设置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功能,大力推进电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陇南电商扶贫模式,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支撑。认真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对脱贫致富的支撑和拉动能力。强化战略规划引领,各县(市、区)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战略取向。盯紧脱贫的稳定性,培育壮大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力推进主体培育,整合用好产业发展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与首位产业相匹配的龙头企业,打通与首位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着力加强园区建设,把各类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个左右带动力强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好5年1000亿元产业专项贷款工程,按照既定比例足额落实各方承担的风险补偿金,解决好县域经济和富民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理念

《甘肃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甘发〔2015〕12号)及《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131号)文件中明确了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该区域处于长江上游的甘肃“两江一水”地区,包括陇南市、天水市及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是我国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坚持以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大森林、湿地、河湖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发展壮大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种植及加工等生态优势产业,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加工基地,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特色农林产业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至2020年,实施河流沟道整治2700公里、地质灾害防治639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8万公顷、封山育林及低效林改造37万公顷、特色林果产业基地6.78万公顷。支持陇东南特色林果业贮藏、配送及加工基地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甘肃省等6个省(区、市)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包括成县在内的陇南市被列入甘肃省省级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

4.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2017-8-23)提出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作为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平台,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着力在壮大县域经济上取得突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更需要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支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效果。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彰显资源禀赋特点,围绕观念引领、规划先行、平台载体、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全链推动、集群发展、要素集中、夯实基础、政策集成、企业主体、带动群众、优化环境、良性互动、富民强县和创新驱动十六项重点任务,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充分发挥县域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加大扶持力度,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4月27日)提出,着力打造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构建城乡一体共享发展平台。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把陇南打造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推进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引导贫困群众利用电商扶贫“陇南模式”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的相继出台,对成县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甘肃省工信委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助力成县“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成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扶贫试点。政策的叠加效应陆续释放,明显有利于拓展成县经济社会发展空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4月27日)提出着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平台。顺应发展新趋势,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加快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步伐,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旅游”等新兴业态,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增强“互联网+”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基本形成以“互联网+”为引擎和动力的经济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