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绿洲名城张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亮点

绿洲名城张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亮点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掖,古称甘州。张掖自武帝元鼎六年置郡以来,就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和古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名城。隋代,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唐代丝绸之路是国家富强的标志,唐王朝全力经营。张掖与祁连山齐名,名声远扬。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称。

绿洲名城张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亮点

张掖是一座弱水东流、祁连南耸、流沙西被、长城北环、连片苇溪、遍地古刹、民俗奇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古称甘州。地处甘、青、蒙交界处,东连兰州、西通新疆、南至青海、北达内蒙古,“居中四联”。甘州自古为南北交通的“龙城(匈奴王庭)古道”与东西交通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原内地通往西域各国的咽喉要道和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的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交通要冲和中心节点。

据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早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张掖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建立城邑,修筑长城。后乌孙被月氏赶走迁往新疆的伊犁,张掖归月氏所属。月氏都城(今民乐固城)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境内)当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壮马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载:“汉初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使将军赵破奴出令居,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初属张轨,后凉末段业亦尝据此地,后业为北凉沮渠蒙逊所杀,据之,后又迁理姑臧。后魏太武帝平凉,以为张掖军,废帝二年改军置甘州,因州东甘浚山为名。或言地多甘草,故名。”《太平寰宇记》卷152《甘州张掖县》说:“临松山一名青松山,又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十六国春秋》说:“晋元嘉元年,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后‘掖’字渐灭而‘张’字分明”。

张掖自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郡以来,就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和古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名城。自张骞凿空之行,内地与西域以丝绸为主的商业贸易逐步繁荣,中原丝绸通过张掖运往西域,远销大夏、安息、大秦,直至地中海沿岸地区。西域商队云集张掖,东罗马帝国和波斯钱币可在张掖使用,“西域诸藩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

隋代,张掖成为经营河西和西域的大本营,民族贸易异常活跃。隋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驻张掖掌管互市,负责处理西域诸国通商事务。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曾巡行西游至张掖,在张掖会见了西域27国的君主和使臣,并亲自主持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借此“示中国之盛”(《隋书·裴矩传》),以招徕远国贸易。

唐代丝绸之路是国家富强的标志,唐王朝全力经营。河西地区由河西、陇右两镇负责防御,河西镇治所在凉州,“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默离、豆卢、新泉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旧唐书》卷38《地理志》)。安史之乱爆发后,河陇军东调平叛,河陇地区全部被吐蕃占领。白居易在《西凉伎》诗中有载:“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全唐诗》卷427)。期间,唐王朝始终无力收复河陇,直到公元9世纪中期,吐蕃达摩赞普死后,王后与大论各立赞普,相互攻击,导致分裂,才有沙洲张义潮振臂一呼,以汉、回纥、龙、羌、吐谷等各民众起义,赶走吐蕃节度使,以沙洲、瓜州为基地,进一步收复肃州和甘州。唐末五代,回鹘在这里建立政权,史称甘州回鹘。甘州回鹘控制张掖全境,河西走廊交通遇到阻碍,在沙洲的“西汉金山国”张奉承对甘州回鹘战争失利,瓜、沙二州为曹议金所有,改与甘州回鹘和亲联姻。使河西局势稳定下来,而张掖地区又有了一个回纥文化的传播时期。

公元1036年,甘州回鹘被西夏李元昊攻灭,河西地区进入西夏文化传播时代。李元昊善丹青,崇尚佛教,在甘州建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公元1226年,蒙古成吉思汗骑兵攻入甘州,对西夏寺院并未破坏,所以在今天张掖城内可以看到那造型恢宏的大佛寺涅槃佛。马可·波罗在其《东方见闻录》中对这尊涅槃佛曾有高度评价,认为是罕见的艺术佳作,说明张掖在古代文化交流过程中曾起过的作用。元代甘州是控制西北的军事重镇,至元十八代(1281年)设甘肃行省,治所即在甘州路。从公元1295年开始,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宁夏大部,青海黄河以北,日月山以东的地区。明代为防止瓦剌入侵,进一步经营西北,甘州成为陕西行都指挥司治所,设有左、右、中、前、后五卫,后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明史》卷42《地理志》)治所,为今日甘肃省名称的由来打下基础。明代为防御蒙古势力反扑,在长城沿线设了九个防守区,称沿边九镇,亦称“九边”,计有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诸镇,甘肃镇驻地张掖,管辖长城东起金城(兰州)西至嘉峪关共800余公里的边防,所以,张掖的地位曾十分重要。明宣德十年(1435年)设甘肃巡抚,驻甘州卫,统甘肃兵备、西宁兵备、庄浪兵备三道,陕西行都司之甘州左右十二卫、镇夷等三所城堡,赤斤蒙古等六卫,朵甘等卫及宣慰招讨等司,西海内免诸部贡市,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由于清初蒙古诸部在青海和新疆十分活跃,屡次构成威胁,兼有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义在甘州发生,清王朝将甘肃巡抚移向作为交通要冲的兰州(康熙时移至武威)。

历史绵延,朝代更迭,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形胜和“塞上锁钥”之区位依然故我。

张掖与祁连山齐名,名声远扬。祁连山又名焉支山,是河西地区众多水源的源头,尤其山上的融雪,滋润着山脚下一片理想的草原牧场。如《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载:“祁连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张掖、酒泉二界上,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放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明史》卷42《地理志三》介绍说:“西南有祁连山,西北有合黎山。东北有人祖山,山口有关,曰山南……又东北有居延海,西有弱水,出西南山谷中,下流入焉。又有张掖河,流合弱水,其支流曰黑水河,仍合于张掖河。又东南有卢水,亦曰沮渠川”。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称。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两山相夹,黑河贯流。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最窄处30公里,形似奔腾的骏马。据《甘州府志》记载,因有国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的灌溉,古甘州曾是“连片苇溪”的水乡之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湖泊连片、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瓜果飘香,自古就是我国西北的粮仓。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形成了多样而独特的塞上生态奇观。雪山冰川、森林草原、绿洲沃野、湿地芦苇、荒漠沙丘、七彩丹霞等地貌各具特色,相映成趣,既有南国秀色清韵,又具塞上旷野风情,所以才有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绿荫丛外麦毵毵,竞见芦花水一湾,若非祁连山头雪,错认张掖作江南”这样的传世佳句

张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洲名城,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资源富集,矿产丰富,农业发达,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河西走廊的中心支撑节点。

张掖资源富集,是河西走廊的矿产宝库。新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找矿区之一。全球稀缺的战略性资源——钨钼储量居全国北方之首。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是全省重要电力输出市和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境内湖泊、沼泽遍布,有各类湿地21万公顷,其中城北郊3万亩湿地和城市紧紧相连,是距离城市最近的湿地,是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张掖是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198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又批准设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掖农业发达,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玉米种子”是全国唯一获得地理证明商标的种子产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全省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之一。设施农业、玉米制种、肉牛、高原夏菜、酿酒葡萄马铃薯番茄等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全国最大的西门达尔种群、富有特色的养殖模式,为建设西北肉牛第一大市奠定了坚实基础。(www.daowen.com)

张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甘肃仅有的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张掖大佛寺涅槃佛是全国最大的室内佛雕。著名的祁连山七一冰川是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可游览冰川。丹霞奇观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全球最大的皇家马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肃南草原风光雄奇壮美。

张掖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和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战略定位,围绕“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率先实现转型跨越的总基调和做大做靓宜居宜游的战略基点,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把宜居宜游作为首位产业培育壮大,统筹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着力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外运动体验区”的靓丽名片,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的特色风貌,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深远的国家影响。美国及其商业联盟在实施“重返亚洲”计划,旨在构建美国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TPP)及美国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贸易新范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国家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对外开放的组合拳。旨在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贸易格局和投资网络。紧紧把握政策机遇,借力宏观优势发展张掖区域经济正当其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给张掖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诸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美国页岩气开发之机遇和挑战)、扩大内陆沿边开发,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等。鉴于此,借此机会,就张掖绿洲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及建议合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张掖荒漠化生态治理与沙产业培育的经济学思考等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请教与大方之家!

对张掖绿洲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认为:“生态经济是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是一种能够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前景的经济”。生态经济是解决张掖生态脆弱和贫困两难问题的最优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张掖面临着“既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同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又必须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重任和两难选择。

依据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平衡—效益”原理,优化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使生态经济系统功能最大化。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针对张掖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区域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和市场需求,对张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优化,塑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效益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产业结构体系。

产业布局上,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将绿洲作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点突破区域,突出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物流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集中布局建设“一城四区两中心三基地”,即中国西部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辐射青藏、内蒙古两大高原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全国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重要的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以及西北规模较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全国重要的钨钼产业基地和传统能源清洁转化基地。把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搭建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的主体框架

(1)依靠科技和市场的生态化、绿色化的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必须走紧紧依靠市场和高新适用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依靠新兴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开发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尤其是特色生物资源,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大的生态化绿色产品。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培育生态型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重点扶持发展玉米制种、肉牛、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优势产业和红枣、食用菌、沙棘等特色产业。组织实施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培训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等重点农业项目,争取建设国家级肉牛、肉羊繁育与产品供应基地,西北五省区生猪生产供应基地,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及基地,国家级优质细毛羊繁育基地,珍禽养殖基地等重点畜禽养殖项目,延伸肉类食品加工、酒类加工、番茄加工、玉米精深加工、马铃薯精深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蔬菜精深加工、轻工食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河西走廊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培训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在提升张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加广阔的市场。

(2)多元化超常规的生态工业化战略。超常规的工业化战略是落后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有效途径。要积极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发展技术含量高、起点高的产业群体,如生物产业、生化制药、电子信息、数字城市工程等新兴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大高新节水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风电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建材设备、新型农机具等加工项目,推动工业经济向资源深度开发和低碳、循环转型。推进区域工业的生态化。凭借资源优势形成资源的深加工与综合加工的产业互依的“工业群落”,最大限度获取区域优势资源的价值,依托资源加工延伸相关“产业链”。围绕“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发展目标,重点支持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乐六坝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建成面积超百平方公里、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支持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启动实施省级开发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张掖“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重点打造甘州南滩、高台高崖子滩、山丹东乐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产业园和甘州平山湖、山丹绣花庙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园。

(3)积极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生态型第三产业。在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剩余劳动力多、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西部地区,要更加积极地提倡和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包括商贸业、生态型服务业、绿色消费业等生态型第三产业体系。构筑起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绿洲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形成生态经济增长极。建成全国最具活力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突出绿洲名城特色,依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抓项目、建园区。张掖绿洲名城要优化城市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城市名片。以甘州古城为中心,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国家湿地公园、滨河新区、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国家沙漠体育公园等5个新型生态功能区,构建生态良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1+5”生态城市。集中建设张掖大景区大旅游,重点建设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新西兰国际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村、新加坡华德生态国际旅游产业项目、国际乡村俱乐部、湿地沙漠文化生态产业基地、西部影视城、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大沙河景区、大湖湾风景区、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平山湖地质公园景区、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中华裕固文化风情走廊等重点项目,使城市成为景区家园,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复合旅游功能区,形成景区与乡镇、城镇与城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全力宣传包装“穿越河西走廊——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品牌赛事活动,提升张掖旅游知名度,推动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使张掖绿洲成为甘、青、蒙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集散地,开发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带动生态产业链不断延伸。紧密结合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建设好丝绸之路古城邦、骆驼城古遗址博物馆、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张掖大剧院、丹霞地质博物馆、黑水国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与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武威等绿洲城市相呼应,发挥串点成线、以线促面的效应,推动河西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带动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