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涉及33处具有代表性或独特性的遗址遗迹。时隔27年后,打着甘肃标签的5处文化遗产点,再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交流的主要通道,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南迪·冯·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著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中,首次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这条亚欧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为Seidenstrassen,英文为the Silk Road)。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阿尔伯特·赫尔曼(A.Herrmann)在其所著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主张把丝绸之路的含义“一直延长到通向遥远西方的叙利亚”。1915年,阿尔伯特·赫尔曼又在《从中国到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一书中,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希腊—罗马社会沟通往来的交通路线的统称。至此,这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文明的交通路线有了一个形象而贴切的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耿昇对首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德国地理学家费南迪·冯·李希托(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及其5卷本巨著《中国亲程旅行记》(1877—1912年)作了深度考证,并且指出:“就连伯希和在他那本权威著作《交广印度两道考》中也未曾使用“丝绸之路”一词。”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大汉学家以及中国的陈垣、向达、张星烺等,也只采用“中西交通史”、“南洋交通史”或“海交史”一类的提法。二战之后,西方出现了一时的经济繁荣,与东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骤增,“丝绸之路”一词才逐渐变得流行起来了。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廊道。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世界话题。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审议后将中国5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与长城其他关隘共同以“万里长城”名义入选)。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涉及33处具有代表性或独特性的遗址遗迹。其中考古遗址25处、古建筑3处、古墓葬1处、石窟(寺)4处。33处遗产点中,中国段有22处,分布在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其中甘肃有5处,分别是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www.daowen.com)

时隔27年后,打着甘肃标签的5处文化遗产点,再次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甘肃跃居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大省前列,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厚礼。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由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丝绸之路的起始路段与分布在天山山脉的交通路网组成,是丝绸之路中地位突出、交通距离长、交流内容丰富、影响力深远的重要一段。该路网跨距近5000公里、总长达8700多公里。这段丝绸之路,是贸易、交流和对话之路。它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长途贸易中推动着城镇和城市的发展;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古代文明在这里传播、传承。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畏。根据贾耽、玄奘、杜环、法显、慧超等人的记载和阿拉伯、欧洲商人的旅行记等著作,以及近现代以来中外学者的考证,丝绸之路的路线由四条主干线组成。即:草原路——长城以北的丝绸之路;大丝道——沙漠绿洲丝绸之路;青海路——唐蕃古道,经过青藏高原的丝绸之路;西南夷道——由云贵高原至缅甸去印度的丝绸之路。

根据李明伟在《丝绸之路贸易史》的考证和研究:“丝绸之路”虽然在中途歧出若干支线,分而复合、合而又分,并不仅是一条,但从它的基本走向看,依据路途的远近和地域的特点,大致可分四段,即秦陇段、东段、中断、西段。称为“四段论。”学术界也有“三段论”之说: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从长安或洛阳到玉门关、阳关;中段从阳关、玉门关经西域(今新疆)到葱岭;西段则指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季羡林先生在《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一文中,根据杨建新的《丝绸之路》对新疆段线路作了考证论列和补充:杨建新把整个的丝绸之路分为三段:东段、中段和西段。从长安出发,中经陕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门关和阳关,这是东段。西域境内,从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到帕米尔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这是中段。由此往西,南到印度,西到欧洲,这是西段。中段,也就是西域或新疆的一段。丝路中段的道路,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总之是为新疆环境决定的。新疆的自然环境是,北有阿尔泰山,天山横亘于中,南有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自然地理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为南疆地区,北部称为北疆地区,在山脉和沙漠之间及其边缘地区形成了丝绸之路中段的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