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挖掘公务员精神中的传统文化优良基因

挖掘公务员精神中的传统文化优良基因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公务员精神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现代行政伦理的有机融合。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遗传密码很难割断,公务员精神尤其要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公务员精神蕴含深邃的历史意识、传统文化意识、民族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一支生机勃勃,团结奋进的公务员队伍,就是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是中国公务员精神的根本,明确了公务员在工作中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

挖掘公务员精神中的传统文化优良基因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职业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这是由一个多种品质熔铸而成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载体,高度概括了中国公务员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公务员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是一种天下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依法履行公职,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思想境界如何、精神状态如何、宗旨意识如何,既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就是作为公务员,要时时处处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坚持以自己的全部工作为党分忧、为国建功、为民造福。“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就是要以对党和国家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就是要增强全局观念,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氛围,加强团结、大力协同、做好工作。

中国公务员精神应是传统民族精神和现代行政伦理的有机融合。古人云,“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汉书》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精神的提倡,加上中国古代严密而系统的吏治制度,在历史上确也曾造就了不少“廉洁奉公”、“为民请命”的清官良吏。古有澄清吏治,今有执政使命。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遗传密码很难割断,公务员精神尤其要传承民族的优秀传统。

传统文化对公务员精神的滋养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富有中国特色。以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自身改革为重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迫切需要中国公务员精神来支撑,这也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和新时代的创新需要,更是为了顺应世界行政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国公务员精神的灵魂,明确了公务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公务员姓“公”、“公”字当头、天下为“公”、以“公”为天、以“公”为宗旨,高度概括了公务员职位的特有内涵和宗旨意识。中国公务员精神蕴含深邃的历史意识、传统文化意识、民族意识、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树立“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当代中国公务员精神的基本内容。张思德就是“公”字当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每个公务员学习的楷模。(www.daowen.com)

中国历史上在政治统治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之丰富是世界上罕见的,但在政府公共治理方面所沉淀的历史遗产并不多。公务员制度起源于西方,自19世纪后期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行政管理制度,也逐步形成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一致认可、共同遵循的国际惯例和准则。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西方现代治理文明中的成熟做法,弘扬熔铸古今优秀文化传统的公务员精神。人类社会正进入对公共权力机构有着更高要求的新的历史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明显加快,这一切都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政府在突发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成为检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标杆。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中国公务员精神的核心,明确了公务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一支生机勃勃,团结奋进的公务员队伍,就是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儒家经典《大学》就曾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阐释,“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但修身的基础是格物致知,是求真。但是,格物致知只是前提条件,是必须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但要有后者的话,还要有人的精神因素、人的主观努力。《老子》里两次提出:“知常曰明。”什么是“常”?“常”就是老子讲的“道”,就是客观世界规律,知常格致,就是了解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什么是“明”?“明”就是聪明、英明、贤明,就是不违背客观世界的规律去行动、去办事。凡是出类拔萃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把人格、道德、精神放在第一位的。道德、精神、善是导向。人的精神是世界上第一个宝贵的因素。《大学》一开始就深刻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止于至善”,导向的是“善”,要达到的也是“善”。如果对中国的文化、语言、历史、文化与传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不可能对我们国家、民族有深厚的感情。我们这么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一不是搞大国沙文主义,二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三不是搞无批判的全盘继承。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大国,理应以自己的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化有出色的作为和卓越的贡献。

“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是中国公务员精神的根本,明确了公务员在工作中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孔夫子对他最得意的门生颜渊倍加称赞,这不仅在于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仅在于颜渊的品德,而且也在于颜渊的思维方法。我国流行过一个讲法,“三老四严”,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要严肃、严谨、严格、严密。这非常对头。中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叫作爱国主义,二叫作有骨气。我认为这是高度的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有骨气。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国,有的早已消失了,有的历史中断过,唯独中国既没消失,历史也没中断,而是一直不断发展到今天。这是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有极密切的关系的。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定宗旨意识,弘扬中国公务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明确了每个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应该铭刻在每个公务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心中的人生标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