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方法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方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用于反映其主体财务状况,确定其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静态会计要素,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方法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用于反映其主体财务状况,确定其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内容。

(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是静态会计要素,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1.资产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来自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形式,也可以是能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例如,企业有购买某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超过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也称为长期资产,主要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来看,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

【例1-1】施工企业为甲方建造一项跨年度工程,至资产负债表日,完成合同收入为500万元,所有与该项工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均已经转移给甲方,甲方开出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承诺3个月后付款。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该应收票据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资产不等于财产,凡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有助于企业目前和未来的施工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拥有使用权或控制权,并且能够以货币进行合理计量的经济资源,都应当作为施工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在后面的各章节中,凡是涉及资产确认条件的内容,都应当以上述两个条件为标准。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是负债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中,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等。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负债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既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特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特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例1-2】某施工企业与银行签署1000万元1年期的贷款协议,贷款已经按照约定用途进行使用,1年后企业将向银行归还这笔贷款的本利和。该业务属于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而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需要确认为企业的负债。(www.daowen.com)

凡是由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形成的,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需要企业将来以现金、其他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都应当作为施工企业的负债予以确认。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其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即为企业的净资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反映所有者或股东财富的净增加额。通常企业收入增加时,会导致资产的增加,相应地会增加所有者权益;企业发生费用时,会导致负债的增加,相应地会减少所有者权益确认。因此,企业日常经营的好坏和资产负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是动态会计要素,列示在利润表中。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施工企业建造并移交工程、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即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的确认是施工企业财务成果的最初形式,也是企业获得利润、实现盈利的前提条件。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也就是按照费用是否构成产品实体分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因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2)费用导致的经济利益总流出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显然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是经营成果的扣除要素,当施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大于费用时,就意味着新资产的价值大于原来资产的价值,这样就为企业盈利奠定了基础;否则就会为企业发生亏损增大概率。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反映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要素。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