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考察经验总结

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考察经验总结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内容按照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5个层面来审视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质绩效。为了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对乡村生物多样性和村民生活环境的破坏,英国政府强调将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减少农药使用等挂钩,从而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考察经验总结

(一)英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概况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它引发了随后的土地所有权变革,对乡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导致本国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英国政府于1942年颁布《斯科特报告》,制定了一整套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此确保本国粮食的市场稳定。1947年英国第一部《农业发展法案》正式出台,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制定粮食产业的合理价格,提升农业生产的劳动回报率,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乡村社会的自然人文景观,英国政府于1949年颁布了《国家公园和享用乡村法》,并且成立了具有独立性质的国家公园委员会。其后在1968年颁布的《村镇规划法》中进一步明确和拓展了国家公园委员会的职能,同时还设立了乡村委员会,以便更好地维护乡村的供给服务基础设施。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农业联盟行列,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影响下,英国乡村呈现出更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1998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乡村发展和土地利用政策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是紧密关联的,需要更加重视三者协同,而不是只求发展。”1999年颁布的英格兰乡村品质生活规划强调:“乡村经济、持续、适当享受乡村生活是相互依存的。”这一阶段,村镇机构注重指导地方政府如何运用已有的定位系统来保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到2000年,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在乡村政策《白皮书》中将欧盟和本国政府拨给的1亿英镑用于村镇发展。2004年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出台了《英国农村战略》,致力于建设宜居、安全和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根据之后的欧盟《2007—2013乡村发展7年规划》,英国政府继续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经济建设

2008年,英国的土地和海洋面积从1996年的230万hm2增加到350万hm2,期间许多区域被规划为传统村落和重点自然保护区。2011年,英国政府通过部门机构改革,增设乡村政策办公室,拓展了政府在保护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政策自主权。这期间,许多官方和民间乡村机构纷纷引入“可持续性”、“后生产主义”和“乡村重建”等治理理念,旨在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英国政府发布《英国农业技术战略》,开始将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提升乡村农业基础设施,该项举措使得2014年英国农业总产值达258亿英镑,净增加值为99亿英镑。如今,英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较为繁荣发达,从家庭平均收入来看,农村地区有55%的家庭平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有28%的家庭处于上游。在《我们未来的乡村》白皮书中,英国政府提出如下愿景:一个宜居的乡村,建设繁荣的社区,提供高水准的公共服务;一个工作的乡村,推动经济活动多样化,实现稳定和普遍的就业;一个受到保护的乡村,保证自然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强化乡村社区,使乡村的命运掌握在其自身手里,使各级政府都能听到来自乡村的声音。

(二)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内容

按照中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5个层面来审视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英国乡村振兴的实质绩效。(www.daowen.com)

1.产业发展层面。英国人多地少,早在16世纪就办起了大量的家庭农场,经历了工业化时代,并成功调整了农业发展规划,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在英国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约占2/3,种植业仅占1/5。英国乡村产业的特点是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集约经营、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农业生产竞争强度的提升,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为应对上述挑战,将农业产业发展聚焦到以下方面。首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规模化农业生产相结合,重点发展精准农业生产。目前整个英国农村地区基本全面推广了精准农业生产,依靠现代农业高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其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农业开始在许多大型农场中开展生产工作。另外,英国政府为增加村民的第三产业收入,鼓励农村地区开展观光休闲农业、经营乡村旅游。目前,乡村旅游的收入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提升了村民群体的生活水平。

2.生态宜居层面。英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既包括农田、湖泊林木等自然资源,又包括公园、植物园、休闲场所等文化资源。从18世纪开始,英国的一部分庄园主就开始对乡村景观进行修复重建,使得乡村中自然景观、作物环境、生活要素得以保持鲜明特点,并形成壮丽的景观效果。1926年成立的英格兰乡村保存委员会在乡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提出了独特的“保护性治理”理念。2002年颁布的《乡村发展计划》目标是保护乡村的环境和可持续性,促使广大农村地区美丽如画、风景盎然。为了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对乡村生物多样性和村民生活环境的破坏,英国政府强调将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减少农药使用等挂钩,从而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英国政府还实施了新的林业发展战略,强调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尽可能多地增加绿化空间,从而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使农村生态呈现良好的局面。

3.乡村教育层面。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伴随着《福斯特教育法》的颁布,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现阶段,英国农村教育体系已相当完善,形成了初、中、高3个教育层次相互衔接的多级培养模式,这是英国农村院校教育的独特模式。其中,初、中等农村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县农学院、农业中学、技术和现代中学来完成,通过招收就近农场主的子女入学就读,培养农业专门技术人才,以满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需要。高等农村教育主要由大学中的农业院系及地区农学院来负责,学生毕业后可在乡村从事农业咨询顾问、乡村职业教师等工作,帮助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类社会问题。除此之外,广大乡村地区还兴办了许多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广播函授学校、农业讲习班等,并且通过互联网教学方式帮助村民群体提升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

4.社会保障层面。乡村振兴在社会保障层面主要体现在卫生医疗、农民住房、社会治安等方面。首先,在卫生医疗方面。早在1948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强调不以个人收入为依据,实现向人们提供全面的、免费的医疗服务。尽管该项措施提供了普惠式的医疗服务,但是却忽视了农村与城市对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因此在2000年颁布的《2000年农村白皮书》中将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区别于城市的特殊性问题对待。目前,农村地区基本形成了惠及每家每户的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其次,在农民住房方面。英国政府通过工资收入、救济金、社会保险金等各种经济指标,并结合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数等多个方面向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其三,在社会治安方面。为了降低农村地区的犯罪率,英国推出睦邻警察服务、邻里守望项目和农村社区矫正制度,有效保障了村民群体的合法权益。

5.生活富裕层面。针对英国大量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英国政府实行了许多扶助家庭农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给予经济补贴、给予价格支持、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等,有利于保护农场主的切身利益。政府为解决部分农村家庭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还出台了优惠的信贷和抵押贷款方式为农场主解决资金困境,这些带有“保护色彩”的宏观调控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家庭农场的经营收益。为了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英国政府还实施了农村就业计划,这是一个由英国农村发展委员会领导的引导性创新计划,能够有效增加村民的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而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国农村居民取得了丰厚的收益,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振兴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