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加强农村档案工作,抓好名镇名村志、特色志等编撰。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2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新时代贵州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万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发挥道德讲堂等积极作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诚信建设,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对党和国家有忠心、对父母长辈有孝心、对社会有爱心、对伙伴有诚心、对发展有恒心、对自己有信心的“六心”教育。

2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农耕文化进校园工程,建立农训体验基地,增强青少年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推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划定乡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农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用好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档案工作,抓好名镇名村志、特色志等编撰。

2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逐步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实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扶持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村、优秀演出团、特色文化产品。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文军扶贫”等活动。(www.daowen.com)

2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到2020年创建20个以上省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倡导健康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文明节俭办婚礼和治丧,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建生祭坟等陈规陋习。到2020年,全省90%以上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或相应的群众自治组织,落实红白喜事打招呼制度。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行火化、改革土葬,有效遏制散埋乱葬,大力倡导生态殡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