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善治乡村。
19.创新乡村治理组织形式。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完善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制约机构、社会组织为补充力量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鼓励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推动项目回归、人才回乡、技术回援、文化反哺。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寓治理于服务的独特作用,积极培育文体协会、环保协会、调解组织、志愿者队伍、爱心基金会等社会组织。
20.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化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推进农村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系统、属地管理、全科网格、运行机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支持乡镇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健全财政投入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每个村都有基本运转经费。(www.daowen.com)
21.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三治结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联动体系,提升长效管控和服务能力,建设善治示范村10000个,开展无案件、无诉讼、无信访“三无”村建设。坚持自治为基,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继承发展“枫桥经验”“后陈经验”,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村规民约法治化、规范化、特色化。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注重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员选为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坚持法治为本,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00个以上。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坚持德治为先,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讲堂、德育基地等载体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营造向上向善的好德氛围。
22.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推行村民说事制度,构建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的闭环体系。推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编制村级事务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严格执行涉村工作事项清单制度。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农村全覆盖,构建网上网下整体作战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