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加坡的王权独立与经济崛起

新加坡的王权独立与经济崛起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2月5日,新加坡彻底沦陷,被日本占领。这个决定对踌躇满志、壮志豪情的李光耀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面对电视机镜头,李光耀眼含泪水地向国人宣布:新加坡独立。因此,即使在资源严重匮乏,全国人民承受能力面临极限挑战的情况下,新加坡也能够迅速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和经济。分家后的新加坡,为了扭转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人们生活水平低的局面,几乎每十年就会进行一次经济转型。

新加坡的王权独立与经济崛起

新加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在当时,新加坡被称为“蒲罗中”,寓意“半岛末端的岛屿”。公元14世纪,“新加坡”的称谓才传播开来。

此时的新加坡无意间卷入了暹罗(泰国旧称)与爪哇满者伯夷王国对马来半岛控制权的战争中。此后,新加坡便一直被视为马六甲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借助马六甲王国的势力循序渐进地发展。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819年。1819年,英国人选择新加坡作为其在马来半岛开设的贸易港口;同年1月29日,英国与柔佛的胡申苏丹和天猛公签订协议,将新加坡占为己有。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自此之后,新加坡又开始利用英国的各类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发展经济,并从中获取自身发展的路径。

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新加坡的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时,一场浩劫从天而降,日本飞机从空中向这座城市投射了一枚炸弹。1942年2月5日,新加坡彻底沦陷,被日本占领。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具有韧性的国家,在沦陷的三年半时间里,尽管要承受日本不断地打压,致使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但其仍能“见缝插针”地利用日本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谋出路,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决心依然强烈,所以新加坡能够屡屡“绝地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新加坡再次回到英国的怀抱。1946年,海峡殖民地解散,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安定下来的新加坡,亦步亦趋向前迈进。

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权。

对于新加坡人而言,习惯了颠沛流离,且身处一无所有的困境,国家该如何实现自治?

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十分迫切想要寻找一个时机,让新加坡能够有所依靠。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建国,成立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新加坡、北婆罗洲等看准时机申请加入该联邦政府。除文莱因其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被拒绝外,其他国家都顺利通过。

这种状态仅仅维持了不足两年,1965年,新加坡被无情地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政府。

这就是著名的“新马分家”。这个决定对踌躇满志、壮志豪情的李光耀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面对电视机镜头,李光耀眼含泪水地向国人宣布:新加坡独立。但这不是喜极而泣的热泪,而是痛彻心扉的绝望。

此时的新加坡街头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人们发自内心地欢呼着、高喊着,放鞭炮、欢唱,用各种愉悦的方式庆祝新加坡的独立。

李光耀在做什么?他在做最后的“挣扎”,他请求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收回“成命”,让新加坡重新回到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庇佑下。

多么鲜明且诡异的对比!(www.daowen.com)

国家独立,对于一个一直被“驱使”,始终被欺负的国家而言,难道不是苦尽甘来,时来运转的好事吗?李光耀何至于悲痛欲绝!

也许正如李光耀在《风雨独立路》中所说:“新加坡是个小岛,退潮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曾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所以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新加坡是个国家,它的版图却只有半个北京城那么大,历年来一直生活在其他国家的庇佑下,兵力空虚,国力也不强,一旦发生战乱,新加坡随时面临灭国的威胁;而且新加坡本身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甚至没有水,它连最基本的基础经济发展也无从下手。

此时的新加坡人也许可以对突如其来的喜悦全盘接纳,作为一个国家的负责人,李光耀却心急如焚。

就像李光耀在《风雨独立路》中写的那样:“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隔着柔佛海峡,由新柔长堤连接起来。两地向来是由英国当作一个地区统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现在我们分了出来,一切都得靠自己。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他们可能不再让我们扮演传统的角色,继续成为他们出入口货物以及为他们提供种种服务的中心。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新加坡没有腹地,就连我们的饮用水也来自柔佛州,该怎么生存下去?”

这个“小国羡慕,大国觊觎”的弹丸小国,将何去何从?

境遇虽然改变了,但一个国家的惯性思维不会随意改变。

一直以来小心翼翼,在别人羽翼下生活的新加坡,培养出的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就是:借力打力的投行思维。它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合理配置,为自己谋福利、谋发展,这样的思维胜过千军万马。

因此,即使在资源严重匮乏,全国人民承受能力面临极限挑战的情况下,新加坡也能够迅速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和经济。在之后的日子里,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整个新加坡在之后的短短数十年里,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如此快速的发展走势,几乎让全世界跌破眼镜。

历史就是这么具有戏剧性,前一秒你可能还在众人不屑一顾的眼神中艰难前行,后一秒就能强势回归,展示自己不容置疑的地位。这些并非偶然与运气,靠的是思维与努力。

分家后的新加坡,为了扭转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人们生活水平低的局面,几乎每十年就会进行一次经济转型。

从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70年代的经济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一直到21世纪初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几十年的连续转型仿佛成为新加坡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而新加坡转型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力量,就是其建立在投行思维下的商业模式—手心过肉、手背流油,即对内政府主导,对外招商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