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升农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抓住价值引领这个根本,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突出为民利民惠民这个鲜明导向,以实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组织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干部)等为抓手,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和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有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动人民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以农村群众获得感为标准,开展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善向上、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日子越来越好。但不少地方的农村陈规陋习又泛起,一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现在一些地方乡村“形虽在,神已散”。公序良俗失效,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盛行。一些地方的农村,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媳妇。嫁女一开口就是“一动两不动”,动的是小汽车,不动的是村里一套房、县里一套房。甚至出现了“因婚致贫”现象,儿子结婚成家了,父母亲成了困难户。在一些地方,结婚、老人去世要摆酒席,小孩过满月、老人过生日、盖房子、升学都要大宴宾客,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不少村民对此苦不堪言,但又得硬看齐,“打肿脸充胖子”。(www.daowen.com)
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更需要坚守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扬正气树新风,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建立村规民约体系,设立耻辱榜、提高榜、庆幸榜,让不文明现象曝光。不良习俗的形成,与地方传统和民众心理息息相关,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将移风易俗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相关规定。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在办理红白喜事时,让有威望的乡贤、老干部、老教师加入,明确参考标准,将标准写入乡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破除农村封建迷信,将移风易俗的好处、要求、做法、算账对比等群众好理解、易接受的数据、案例印制分发,并通过标语、宣传栏、宣传车、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良好氛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针对赌博、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沉迷网络、斗酒贪杯等陋习推出典型个案曝光。通过正反面的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弘扬陪伴孝顺父母、探望师长、看望乡亲、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推出一批正面典型,以正面典型示范带动移风易俗,推动形成良好风气。同时通过负面新闻,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推动群众抵制不良风气。应用新媒体广泛宣传。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利用网络,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让移风易俗行动与互联网技术加强结合,提高知晓率,扩大宣传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