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实施精准脱贫、精准扶贫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擅自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把握好脱贫攻坚节奏进度。
1.实施产业脱贫
推广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等办法,解决脱贫稳固问题,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扶贫车间”,促进有效利用、长效运行、持续发展,推动成为致富车间、发展车间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家园。
2.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家庭手工业、光伏、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生活能融入,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二)着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www.daowen.com)
聚焦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集中发力,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在深度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领域重大工程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投资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倾斜力度。
(三)培育脱贫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加强教育引导,注重正向激励,总结宣传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和舆论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发展意愿等,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改进帮扶方式,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落实脱贫责任
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的责任。强化县级党委关键作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完善督战机制,压实责任,改进考核监督,整顿脱贫攻坚作风,加强一线力量,做好风险防范。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严格控制各地区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坚持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统筹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作风、责任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精致落地、阳光透明。支持民主党派开展精准扶贫专项监督。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