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视国际经验,塑造中国特色:解析中央一号文件

重视国际经验,塑造中国特色:解析中央一号文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二)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中国特色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注意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绝非明智之举。联系国情农情、时代特征和战略要求,对国际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借鉴和与时俱进的改造提升,才是中国的上策。

重视国际经验,塑造中国特色:解析中央一号文件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应怎样处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有效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一)国际经验教训可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何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是一个严峻挑战。长期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协调处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就开始关注农场现代化问题,并帮助山区等发展条件较差地区的农民参与与发展。2007—2013年的欧盟农村发展政策围绕提高农林业竞争力、改善乡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经济多样化等轴线展开。由于诸多原因,巴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和过度城市化、城市贫民窟等严重问题(李瑞林、李正升,2006)。先行国家的探索和经验教训,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对中国提供借鉴和启迪,有利于拓展中国推进乡村振兴的事业和选择空间,少走弯路。

(二)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中国特色

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注意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绝非明智之举。但由于具体国情农情,特别是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发展背景与许多国家有很大不同,加之中国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式,不像许多先行的发达国家那样更多呈现“按部就班”的特点,在更多程度上具有压缩性、叠和性和加快融合性的特点,如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已加快启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日趋鲜明,这会给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新的机遇,也带来复杂严峻的挑战。因此,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只宜作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借鉴和参考,不宜照搬照抄。联系国情农情、时代特征和战略要求,对国际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借鉴和与时俱进的改造提升,才是中国的上策。况且,部分国家、部分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工农城乡关系的许多探索未必成功,其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是否差异悬殊也有待进一步观察。(www.daowen.com)

在解决“三农”问题,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方面,许多国家的战略和政策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打下了所处时代的深刻烙印。其经验教训的借鉴启示意义,更多的具有松散性、碎片化或组团性的特点,并且更多地表现为某些维度、某些侧面,且成效各异。迄今为止,像中国这样准备大规模、长期持续性地“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在世界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在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基于世情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批判性地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的同时,将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自主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积极探索并集成提升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进中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需要。

(三)新时代大国发展逻辑转型更需要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国内、以我为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面临深刻转型,并影响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塑、乡村功能价值的审视和改造提升。从国际上看,尽管就总体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主要人均指标上尤其如此,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发展的步伐明显快于全球影响力较大的大多数国家,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已明显提升。在少数领域,中国的创新能力建设和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对国际先进水平“跟跑”向“并跑”或“领跑”的转变。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人口众多,近年来以人口老龄化提速为主线,人口进而劳动力结构、消费群体结构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口、人才支撑和要素供给结构、社会需求结构转型,对重新审视和改造提升乡村的功能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过度寄希望于国际经验,甚至对少数发达国家“亦步亦趋”,就很容易面临国际经验供给“短缺”,导致推进乡村振兴无所适从的问题。立足国内、以我为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才能更好地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也才能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国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长期积累的发展基础和经验教训,有近年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的扎实基础,特别是有坚持和完善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政治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环境和庞大、旺盛的国内需求,这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要环境背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只要顺势而为、有效作为,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很有可能将这些重要的环境背景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环境优势,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为后发国家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