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真相揭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真相揭秘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1月2日,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实施我国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介绍,既管全面、又管长远,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比此前14份一号文件最大的不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真相揭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策略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做出了系统部署。

2018年1月2日,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实施我国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介绍,既管全面、又管长远,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比此前14份一号文件最大的不同。

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央一号文件都做了全面部署。

管长远。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做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确定目标——实施“三步走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并明确了每个阶段需要达成的成效。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等10个方面实现基本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致富、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四个方面须达到更加完善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详见表2-10-2)

表2-10-2 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确定重点——五大方面构建有机整体

1.产业兴旺是重点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业生产能力、质量兴农、三产融合、农业对外开放、小农户发展五个方面,对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出指导意见,以此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1)产业兴旺指导意见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严守耕地红线,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机装备升级、农业从业者结构优化、发展数字农业等举措,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行动,建立健全农业贸易政策体系,培育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参与农业国际贸易秩序制定,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发展现代高效林业,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多样化联合与合作,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扶持小农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升生产设施条件,制定扶持政策。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尤其要注重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并提出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由此可见,精品化、特色化和多元化将是未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这一系列措施,明确了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组织,以联合与合作的方式,提升小农业组织化程度,并通过政策意见的制定,提高小农户的话语权

2.生态宜居是关键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中央一号文件从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与服务四个方面,对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提出了指导意见。(详见表2-10-3)

表2-10-3 生态宜居指导意见

其中,对于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由此可以看出,充分利用乡村绿色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共赢途径。

3.乡风文明是保障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从思想道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公共文化建设、移风易俗行动四个角度,阐述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提出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并要求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建设要注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乡风民俗的传承和保护。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诚信建设。

(2)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在保护传承基础上,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保护并适度利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4)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4.治理有效是基础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重点阐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内容。(详见表2-10-4)

表2-10-4 治理有效指导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从村民自治、乡村法治和德治三个方面,对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出了指导意见。(www.daowen.com)

自治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新乡贤作用、开展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等多项举措,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法治方面,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德治方面,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5.生活富裕是根本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农村教育、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基础设施、社保体系、健康问题、人居环境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中,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文件指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可以看出,乡村经济多元化为乡村发展开拓了思路,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有重要意义。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内容涉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特殊教育体系、乡村教师队伍等。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内容涉及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城镇落户、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经济多元化、拓宽增收渠道等。

(3)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内容涉及“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数字乡村战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内容涉及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留守人群关爱服务、残疾人服务等。

(5)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内容涉及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等。

(6)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内容涉及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等。

(三)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措施

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对于农村承包地经营制度,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二是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是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

(2)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针对农村宅基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认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借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在总结有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探索任务,但必须守住底线,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下乡”买房置地。

2.强化人才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从五个方面,对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提出了要求。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此外,文件中明确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提出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五是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3.开拓投融资渠道

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问题,有着全面的规划,提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详见表2-10-5)

财政方面,文件强调,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认为,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

资金筹措方面,文件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金融方面,文件指出,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介绍,根据部署,下一阶段还要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要通过这些政策性文件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表2-10-5 投融资指导意见

4.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一个规划,一项条例,一部法律,确立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有国家战略性规划引领保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

有党内法规保障。党管农村工作是重大传统。党内法规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能、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有日益健全的法治保障。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定化。

有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保障。在重要战略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等。在重大行动方面,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等。在重大工程方面,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保障,有投入体制机制保障。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指出,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力。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要在关键小事上下足绣花功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说:“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持之以恒地干,真金白银地投。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喊是喊不出来的,干几年就收官结账也是不行的。”

全面部署安排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针对农村厕所这个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部署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部署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部署集中清理上级对村级组织的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察多等突出问题。部署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