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面试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如何面试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试一个产品经理,主要问两方面问题:一是围绕他过去做过的某件事进行深入提问。估计一个这种经验的产品经理应有能力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再进行判断。对于A类高潜人才和高阶职位,因为离职替换成本太高,所以面试时还要预判该产品经理入职后两年内的成长性和机会成本,预判留存率。具有很强同理心的人罕见,但面试的主要目的是把同理心差的人挑出来,这些人从事产品经理职业会使他和企业都越来越痛苦。

如何面试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面试一个产品经理,主要问两方面问题:

一是围绕他过去做过的某件事(一般是某个产品或某个功能,也可以是其他)进行深入提问。你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你是怎么想到的?针对以后的情况你考虑了哪些方面和做了些什么?开始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发现了什么?什么东西和原来理解的不一样了?又发现了哪些相关的洞察,你和外部市场上的其他人对其认知不一样?在迭代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你现在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有什么变化?如果再回到当初,你还会做什么?

就像这样围绕他做过的事情去判断他的洞察能力是不是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绝对值,即所做产品的规模和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分母一起看。分母就是他做这些事所用的时间,他做过的产品事务的复杂性,他经历的市场环境和团队环境的挑战性。估计一个这种经验的产品经理应有能力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再进行判断。不是说你做的产品规模大你就厉害,不是说你做过的事情多、管的人多,你就厉害,或者你的企业大、职级高、学校好你就厉害,这些都是分母,我们要找的是同等分母下的最大分子,这样的产品经理更可能在新岗位上有所成就。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候选人的表现差距不大,那么他的学校差,他做过的产品或待过的团队差,他的年龄小、经验少,反而可能是个优势,因为我们强调潜力优先,就是看重他可能带给企业的长期价值。天赋就是做同样一件事的认知、学习速度比别人快,或者上限更高,所以一定要以过去经历作为分母,以平均值为基准,来判断候选人潜力的高低。

二是问一件他不熟悉的事,必须是你熟悉而他不熟悉的问题,用这个问题来判断他在面对一个陌生问题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去切入、分析和求解的,这其实是为了看他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思维框架。如果只是要招一个人去负责一些产品细节和性能的优化,或者产品日常维护和沟通之类的执行性工作,不追求推动产品创新和突破的话,那其实招一个有一定经验的B类产品经理就可以。但如果你是要找一个真正对业务结果负责的产品经理,他就要有良好的思维框架,对用户、对社会有足够的认识,思维方法论成熟,既要会发散也要会权衡、会收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产品的创新和突破。所以要问他一个他不了解的问题,看他是怎么拆解这个问题的。

问过这两方面的问题,有个基本判断后,对于B类产品经理一般就不会再问了,然后请候选人提问,回答后结束面试。但如果遇到一个疑似A类的人,或者是职级较高的产品经理,你们就会继续聊,这时的问题并不统一,而是根据对候选人的一些判断,针对性地互相交流以验证和进一步判断,这时关注的重点一般是候选人的性格、志趣和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面试前看一下简历,一般能快速获得信息,面试数量多了以后,你会发现,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产品经理,一般来说在简历上反映出来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看简历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标签最大化效应。所谓标签最大化,是指人们爱用标签来最大程度美化自己,所以他可能是他特意给出的标签范围内最弱的那个。例如,如果一个人自称“从排名前三的学校毕业”,谁都不知道他具体从哪个学校毕业。候选人这么写简历,当然也不算什么过错,毕竟每个人都试图展示最好的自己,但我们可以根据标签最大化效应反推其能力。并且,还可以根据从后续面试中获取的信息,对照简历中的标签来判断候选人的总结能力和自我夸大的程度。

另外,简历中通常已包含应聘者对自我各项属性的认知,反映他三观的一些迹象,以及他对本次招聘方需求与偏好的判断,所以也可以根据简历推断他是否具有产品经理的关键属性。因为产品经理是要研究市场和用户的,必须有同理心,必须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写简历要有针对性,但对其他职业不必这么要求。正常的产品经理应该在投递每一个不同岗位时,都重新设计简历的。如果从简历就能看出来他没有针对性,说明他的同理心、勤奋程度、对招聘企业的兴趣至少有一样不合格。

对于A类高潜人才和高阶职位,因为离职替换成本太高,所以面试时还要预判该产品经理入职后两年内的成长性和机会成本,预判留存率。也就是说,如果候选人入职,两年内他的升职空间、加薪空间、产品成长空间大概会怎样?他个人能力的成长大概会怎样?他的期望值和这些成长相匹配吗?两年后他在市场上的成功机会大概会怎样,公司留人难度怎样?

判断产品经理的管理能力主要看两方面:

(1)人际能力(团队内部的识人用人和激励能力,外部的协调能力);

(2)决策能力(恰好也是产品经理的职业能力,只是除了市场权衡,还要进行内部人和事的权衡)。

寄望招一个产品经理,既要专业能力强,又要管理能力强,还要懂技术,这是不现实的,这只会大幅降低召回率,把合格人选范围缩小到找不着人的程度。合理的做法是,只有某产品岗位较依赖某方面的管理能力时,才偏重考察这方面的管理能力,在其他情况下,进行一个简单判断就行,候选人有管理天赋当然好,没有也无妨,只要他心态好、愿学习,未来做到管理能力合格总是可以的。

至于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面试时一般从四个角度判断:

(1)批判性思维;

(2)同理心;(www.daowen.com)

(3)用户模型;

(4)产品技能熟练度。

这里只提“批判性思维”而不提“深度思考”,是因为批判性思维不是特别依赖天赋,也是后天可以有效提升的,提升后也能有效提高输出决策的质量,所以适用于评估多数产品经理。具有很强同理心的人罕见,但面试的主要目的是把同理心差的人挑出来,这些人从事产品经理职业会使他和企业都越来越痛苦。考察用户模型,即考察候选人对他做过产品的用户模型的掌握程度,并由此判断他对人性常识和大众心理的认知程度。产品技能熟练度用于判断候选人的产品基础扎实程度,但一定程度上也依赖过往产品实践机会的质量,以此可以反推候选人的产品心、学习能力。与更偏天赋的洞察力相比,决策能力可经学习提高。

判断专业能力的简单计量方法是五分制,以3分代表百分制中的40~60分,4分代表60~80分,5分代表80分以上。简单计量的好处是容易对很多产品经理进行对比,并减少大脑系统1的便捷思维导致的认知偏误。

产品经理的潜力是企业的长期价值,面试中主要判断三项:

(1)自省(发现和承认自己的短处:学习、合作、雇用、回避),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潜力;

(2)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

(3)高成就动机。(短短的面试过程不能保证对潜力、性格、三观等有准确充分的判断,还需要在入职后的工作中持续判断。)

自省就是发现和承认自己哪些方面较弱和哪些事做得不好。如果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或者发现了不愿意承认(人都有自我美化的本能),就不会去改变,这些方面也就永远不能提高。但是一旦你发现和承认自己的短处,甚至总是在主动反省,就有很多方法去改善。比如说,可以自己学习,即便天赋不高,达不到优秀水平,也可以达到及格水平;如果没时间或者不愿意学习,也可以找一个合伙人,找个擅长这方面的人来负责;或者你级别高,也可以雇一个擅长这方面的人来负责这些事。即使产品经理是个专业岗,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的级别已经很高,就不用特别在意你的专业能力是不是领先于团队里的所有人,关键是你手下有多少优秀人才。自己行不行,级别越高越不重要,但是,“发现和承认自己不行”的能力,级别越高就越重要。还有种处理方法是回避:知道自己这方面不行,但不愿学习,也不愿找人合作或雇人,那可以避开这个方向,不做这个产品,或者做这个产品但不跟人比这个方向,而是进行差异化选择,选择自己的优势方向。

自省,毫无疑问是产品经理的第一潜力。人一旦会自省,就有了进化能力,跟起点相近但不会自省的人相比,十年后的差别可能非常大。正确认识自己也是最艰难的事之一。任何产品做到最后,决定其上限的都是决策者的认知进化能力。在工作中,会自省的产品经理成长总是很快。所以,建议产品经理们要习惯于反思自己的认知、思考、行为,从发现的问题中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然后通过学习、合作、雇用、回避等方法去改变。而面试选人,也应该关注优秀候选人的自省意识,如果遇到自省意识特别强或特别差的,就要区别对待。

产品经理不能光想不练,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强的,普遍成长更快。另外,高成就动机也特别影响产品经理的成长性。所以,面试时,如果遇到这在两方面有优势的人,也应对其高看一眼。

招聘大量应届生做产品经理,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特有现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互联网已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产品经理之路,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广泛,交叉兼容了不少其他职业或新的工作内容,并且企业习惯了配置很多人力把产品经理工作精细化;二是传统上过分面向高考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有所忽视,以致有丰富业务经验又有权衡决策能力的人稀缺,只能从应届生中大量补充。客观来说,每一届应届生中有良好思维天赋的人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只要多加几万元年薪,就能吸引这些高潜人才大量选择产品经理职业,一般一两年后他们就成熟起来。但如果想从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中招到一个有同等思维天赋的人,就不只是加薪的问题了,还需要面临平台匹配度、对方的替换成本和时间窗口问题。所以,高薪招聘高潜应届生,是企业获得三五年后的产品经理骨干人才最便宜的方法,没有之一。(当然,还得有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者,通常来说,好坏产品经理都容易扎堆儿出现,如果领导者不懂产品,往往最后整个产品团队都很平庸。)

应届生只有少量实习经验,面试他们就不一定要围绕做过的产品项目进行深入追问了,可以深入询问他做过的几件事,参与过的活动、学习情况、个人爱好均可,这样也可以考察他有没有超过平均水平的思维洞察能力。

在面试选人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当前好”还是“未来好”。如果你在乎的是“当前好”,在乎工龄、背景和对口经验,你的筛选范围可能就小很多,不见得有几个人能符合要求且能马上入职。但是,如果你考虑的是“未来好”,更在乎潜力,那可选范围就大多了,也更容易招到A类人才。虽然开始的培养阶段会苦一点,但先苦后甜,而且在你这里成长起来的人,未来的互相磨合性、平台匹配度、忠诚度都会不一样。

最后,同质化的产品经理招多后也会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甚至他们在思想上容易趋同和故步自封,并且,除非公司业务发展特别快,否则两三年后他们的晋升会是一个选择难题,反而对公司不利。所以,产品人才的选拔肯定要有一定的配比,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未来,就像园林建设一样,既要考虑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观,还要考虑一年、两年、三年之后不同植物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