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经理选拔中需避免的误区

产品经理选拔中需避免的误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说“毕业学校好”这一点,通常在招产品经理时被当作加分项,但对有些公司来说,在招应届生或低年限新手时,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毕业于清华、北大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相比之下,同样时间招进来的新人,同样当过两年产品经理后,加上从清华、北大毕业这种有高流通性、高附加值的属性,他能轻易找到的可能就是一线公司的核心产品岗位,加薪幅度也容易超过30%,那这对企业来说人才流失风险太高了。

产品经理选拔中需避免的误区

过去三年我面试了500多个产品经理(既为了保证滴滴产品经理的平均水准,也为了刻意学习怎么挑选产品经理),从各个维度去分析他们的特征,先发散再收敛和总结:不同的产品经理都有哪些共性、哪些个性,然后分别匹配什么工作内容。

然后发现,很多高职级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和他的职级是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公司的职级评定标准不一样,虽然其他职业也会受这一点的影响,但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非标准化属性导致这个问题更严重。

总结下来,市场上的产品经理职级,其背后影响因素众多,如:

●能力: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

●素质:品性,潜力。

岗位:业务规模,团队规模,边缘程度。

●绩效:战功,绩优,业务增长。

●资历:领域经验,工龄,履历背景。

博弈:稀缺性,谈判能力,跳槽升级,高薪倒推,离职挽留,让位补偿。

●评审问题:随机性,临场表现,评委水平,作弊,领导强推。

你是否遇到过某些产品经理,觉得他职级挺高、背景挺强,但好像水平一般?就是以上原因导致的。

晋升标准无非是绩效、能力、潜力三者间的权重分配,没有绝对合理的标准(尤其是产品经理职业的工作内容差异大)。

晋升和职级标准制定的理性目标应该是为公司发展服务。那么,最合理的标准需要考虑公司内部业务和人才的现状、未来发展预期,来决定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侧重激励什么。比如侧重短期绩效,则人人争先,短期内公司会有较强的战斗力;如果注重潜力,优先选拔高潜年轻人,则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有利;如果注重专业能力,则公司的产品质量或技术含量会领先;如果注重协调沟通和文化价值观,则公司的组织能力和大规模作战能力会有优势。另外,公司制定晋升和职级标准,还要考虑内部的文化历史惯性和理解能力,以及外部大众的接受度,考虑在相关人才市场上的稀缺性和企业的竞争力。兼顾了上述约束条件,还最有利于公司短、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才是理性的晋升和职级标准。(www.daowen.com)

产品经理绩效的定义可以差别很大,体验、收入、增长、创新、进度、效率、产品架构设计、组织建设、业务方满意度等均可作为判断标准,收入还可以分为侧重短期数字指标和长期总收入最大化。对产品经理能力的定义也可以差别很大,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就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它们都可能创造巨大价值,所以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资深产品经理的级别升高,在企业里越来越重要,他的素质、潜力、品性的重要性(相对专业能力)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高阶产品经理通常是一个中枢岗位,要协调很多团队间的工作,要权衡很多员工和很多用户间的利益分配。

有些人的职级高,可能是因为他负责产品的业务规模大,或者团队规模大,或者给边缘业务的优待(边缘业务难吸引优秀人才,需要额外福利)。这样的晋升明规则或潜规则本身没有错,是符合企业利益的,但总会有聪明人会钻漏洞,比如拼命地招人以扩大团队规模,或者拼命做大业务规模以追求不健康的增长(一般是不计ROI的高额营销资源投入,或透支公司整体的品牌口碑)。

职级晋升看重领域经验、工龄、履历背景的企业也是有的,如果追求业务稳定发展,这也没什么错。还有些情况是因为稀缺性,某些人才很稀缺,就容易获得更高的薪酬和级别。还有些情况是,员工被猎头或朋友诱惑得到了好的工作机会,想离职,那么企业为了挽留他而给他加薪升级是很常见的。也有些公司的薪酬级别对应关系较严格,有的部门要招进某个高薪人才,就会给他申报更高职级。也有些人因为项目烂尾(不是他的过错)补偿晋级,或者被调去边缘岗位而补偿晋级。还有一些职级错配的原因,可能是评审有随机性,或者某人是擅长做PPT(演示文稿)的演讲型选手,做出把他人的业绩说成是自己业绩的作弊行为,或者领导强推特批帮助晋升等。

所以,我们面试产品人才时,不能只看候选人的临场表现,还要根据掌握的各种背景知识和产品人才参照系,去分析候选人的真实情况,然后再结合企业特定岗位的背景,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有些人招聘挑选产品经理会采用简化判断的方法,比如看重有几年经验,是不是大公司出身,参与过的产品是否知名,以及把职级高、管的人多、毕业学校好、懂技术作为加分项。如果你是一个招聘者,在不是招特别重要的岗位时,或者公司极速扩张需要大规模招聘时,那简化判断也是有效方案,牺牲质量换效率。但这种简化判断是有问题的,如果某个具体关键岗位招人,就不能这样做了。产品经理如果也按上述标准去评估自己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必有远忧。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思维决策能力,不是这些外在表象,真正优秀高潜的产品经理是很少的,按这些表象挑人很容易错过真正的人才。

比如说“毕业学校好”这一点,通常在招产品经理时被当作加分项,但对有些公司来说,在招应届生或低年限新手时,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毕业于清华、北大是减分项而不是加分项。这倒不是说清华、北大的学生不如其他学校的学生,而是要从未来稳定性这个角度考虑企业收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如果是普通学校的新人,招聘进来学习两年产品经理相关知识后,他在市场上能轻易找到的可能是一个非一线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或者一线公司的非核心产品岗位,而且跳槽后的加薪幅度可能是常规的30%左右,但是考虑到迁移成本,他不一定会跳槽。相比之下,同样时间招进来的新人,同样当过两年产品经理后,加上从清华、北大毕业这种有高流通性、高附加值的属性,他能轻易找到的可能就是一线公司的核心产品岗位,加薪幅度也容易超过30%,那这对企业来说人才流失风险太高了。

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对他的价值不是你付给他的工资,而要减去机会成本才是他真正的利润。假设你付给他年薪100万元,但是他在外部的机会成本是80万元,那企业当前岗位给他的真正利润是20万元,他就会很稳定地待在企业内。(为方便理解,这里只算了钱,没考虑业务机会、其他个人学习成长和个人综合福利。)又假设你给他年薪100万元,但是他在外部能找到的机会成本是150万元,那么企业当前岗位对他的价值是-50万元,那这个人能稳定待在企业吗?而流失一个良好产品经理对企业来说代价是很高的,很不划算,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一开始就不招聘他,把机会给另一个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好学校出身是减分项这一点,不是唯一决策条件,还要结合其他条件综合权衡取舍。如果你的业务在高速张中,或者你招的这个岗位不怕人员流失,那也可以招;或者这个人的产品天赋潜力是A类(具有深度思考能力或超常的同理心),你不在乎他是什么背景,你一定能找到足够的空间给他,那也可以招。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要综合权衡的。

同理,如果不是招新人,而是招聘关键岗位的资深产品经理,除了要考察候选人的真实能力和潜力,考虑他与企业特定岗位的匹配度,还要考虑的一点是,招聘进来后,候选人在未来两年内的薪酬、级别和个人能力的综合成长有多少空间。如果有较高把握会让候选人有不错的成长,那么这可能是个好交易,候选人的稳定性和产出也会比较有保障。

空降高阶产品经理,成功率天然就是低的。这是因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既需要纵向深入理解业务,又需要横向跟很多团队深度协作,所以空降高阶人员天然就要付出很高的熟悉成本和磨合成本。产品经理做决策还无法都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必须依赖知识和数据背后的判断和理念,而空降新人不可能与原有团队总是达成共识,这也使得基层产品经理遇到上级换人和技术运营搭档换人时,如同跳槽一样难以适应。于是,空降高阶产品经理的常见结果就是走一批原来的下属产品经理。只有在这几种情况下,空降高阶产品经理的成功率会高一些:任务是复制一个产品;开始一个新产品;灾后重建,原产品出了大问题,人心思变;有巨大新要素成熟,给产品带来创造巨大新价值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