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时间管理模拟检测题解析

项目时间管理模拟检测题解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5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知识点五及其解读。根据正态分布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活动的均值为22天,公司下达的计划是18天完成,要使计划完成的概率达到50%,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可知即要求活动在22天之内完成,因此需要增加4天的应急时间。C.“附加活动”不是一个规范的项目管理术语。C.需要在进度变更实际发生时,对其进行管理。分解是两个过程的工具与技术:创建WBS和定义活动。

项目时间管理模拟检测题解析

(1)A.解释同C。

B.解释同C。

C.正确答案。根据三角分布活动期望持续时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该活动的持续时间为14天((18+11+13)/3)。

D.解释同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5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知识点五及其解读。

(2)A.解释同C。

B.解释同C。

C.正确答案。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分析得出A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为第20天下午下班(16+5-1),A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为第27天下午下班(根据A活动后续三个紧后活动的最晚结束时间推算出)。因此,A活动总时差为7天(27-20)。

D.解释同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及其解读。

(3)A.解释同C。

B.解释同C。

C.正确答案。在进度计划编制中可以使用标准化的项目进度网络图,这些标准化的项目进度网络图常常被称为子网络或网络片段。子网络或网络片段在项目中包含若干相同或几乎相同的可交付成果时尤其有用。

D.解释同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3本章应试扩展知识→扩展知识点二。

(4)A.解释同B。

B.正确答案。根据正态分布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活动的标准差为5天((36-6)/5),而该活动的均值为21天;要计算活动在21天到26天的完成概率,则只需要计算正态分布图中均值-标准差~均值这一区间的面积;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可计算出活动在21~26天的完成概率为34.1%(68.2%/2)。

C.解释同B。

D.解释同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3本章应试扩展知识→扩展知识点一。

(5)A.正确答案。根据正态分布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活动的均值为22天((12+36+21×4)/6),公司下达的计划是18天完成,要使计划完成的概率达到50%,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可知即要求活动在22天之内完成,因此需要增加4天(22-8)的应急时间。

B.解释同A。

C.解释同A。

D.解释同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3本章应试扩展知识→扩展知识点一。

(6)A.独立型活动(又称为分立型投入)是可以被规划、度量并会产生具体结果的活动,如技术工程师的投入。

B.依附型活动(又称为分摊型投入)是指其投入需按比例分摊到特定的独立型活动中,其本身无法拆分为独立型活动的活动,如公司管理层的投入。

C.“附加活动”不是一个规范的项目管理术语。

D.正确答案。支持型活动(又称为投入水平),是一种不产生明确的最终产品,而是按时间流逝来度量的活动,如全职项目经理的投入。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2定义活动→知识点三及其解读。

(7)A.可交付成果是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过程的输出。

B.正确答案。活动清单是定义活动过程的输出。

C.工作包是创建WBS过程的输出,是定义活动过程的输入。

D.“工作任务”不是《PMBOK®指南》中一个规范的项目管理术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2定义活动→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8)A.项目进度计划是制订进度计划过程的输出。

B.正确答案。进度管理计划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输出。

C.进度数据是制订进度计划过程的输出。

D.进度基准是制订进度计划过程的输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9)A.版面设计工作提前4天开始,应该是提前量,而不是滞后量。另外,也不是开始到开始关系。

B.正确答案。文件编写结束前4天就开始后续的工作,这是带时间提前量的完成到开始关系。

C.如果没有提前量,正常的顺序是文件编写完成后开始版面设计,为了赶进度,在文件编写完成前就开始版面设计。很明显,逻辑关系不是开始到开始关系。

D.应该是提前量,而不是滞后量。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3排列活动顺序→知识点五及其解读。

(10)A.活动清单是排列活动顺序的输入文件之一。

B.活动属性是排列活动顺序的输入文件之一。

C.项目范围说明书是排列活动顺序的输入文件之一。

D.正确答案。项目进度网络图是排列活动顺序的输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3排列活动顺序→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11)A.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可能发现在项目的不同时段,资源需求量起伏很大,这样不便于项目执行和管控。因此需要通过资源平衡,来平衡各时段的资源需求量。(www.daowen.com)

B.项目受制于有限资源,而且资源的限制可能无法改变,所以只能在既定资源的条件下来调整进度计划。

C.可以用资源平衡来解决资源过度分配的问题。

D.正确答案。这属于资源平滑技术的应用。资源平衡很可能导致项目关键路径的改变,很可能导致项目工期延长。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六、知识点七及其解读。

(12)A.在控制进度过程中,需要判断项目的进度情况。

B.在控制进度过程中,需要确定进度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C.需要在进度变更实际发生时,对其进行管理。

D.正确答案。客户需求不一定是对进度计划进行变更的理由。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7控制进度→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13)A.进度管理计划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输出。

B.活动持续时间估算是估算活动持续过程的输出。

C.正确答案。资源分解结构是估算活动资源过程的输出。

D.项目进度网络图是排列活动顺序过程的输出。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4估算活动资源→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14)A.关键链与关键路径不是同一个概念。

B.关键链也不是次关键路径。

C.关键链所表示的不仅是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活动持续时间、活动对资源的依赖关系等。

D.正确答案。与关键链的定义一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五及其解读。

(15)A.这是赶工的方法之一。

B.这个选项与快速跟进方法无关。

C.正确答案。快速跟进只能用于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软逻辑关系的情形,快速跟进往往会改变活动与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

D.这种做法是赶工。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十及其解读。

(16)A.正确答案。分解是两个过程的工具与技术:创建WBS和定义活动。

B.解释同A。

C.解释同A。

D.解释同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2定义活动→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17)A.假设分析是指分析假设条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是识别风险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B.正确答案。这是假设情景分析的典型问题。

C.模拟分析通常通过蒙特卡洛分析来实现。

D.进度网络分析是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如关键路径法、关键链法、假设情景分析和资源优化技术等,来计算项目活动未完成部分的最早和最晚开始日期,以及最早和最晚完成日期。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八及其解读。

(18)A.放在关键链末端的缓冲,是项目缓冲。

B.正确答案。放在非关键链末端的缓冲,是接驳缓冲。

C.没有时间缓冲的概念。

D.《PMBOK®指南》中没有资源缓冲的说法。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五及其解读。

(19)A.专家判断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B.会议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C.分析技术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D.正确答案。关键路径法是制订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的工具与技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1规划进度管理→知识点一及其解读。

(20)A.快速跟进就是把原本按先后顺序执行的工作调整为部分并行执行,无法更改强制性的先后顺序关系。

B.正确答案。快速跟进只能用于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软逻辑关系的情形。

C.分析技术是规划进度管理过程的工具与技术。

D.关键路径法是制订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的工具与技术。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见6.1.6制订进度计划→知识点十及其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