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策略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点一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是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组织过程资产、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变更请求可能包括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缺陷补救。解读 《PMBOK指南》中提到的11个监控过程组中的过程,除“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外,其他10个监控过程都输出“变更请求”。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策略

知识点一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是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组织过程资产、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该过程审查所有针对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基准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请求,并批准或否决这些变更。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从整合的角度考虑记录在案的项目变更,从而降低因未考虑变更对整个项目目标或计划的影响而产生的项目风险。应该通过批准或否决变更,来确保只有经批准的变更才能纳入修改后的基准中。(《PMBOK®指南》第94、96页)

解读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的作用就是从项目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变更的可行性,从而尽量确保变更有利于项目并且不会对项目造成不可控的影响。任何变更请求都需要经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程序的批准方能实施,但两种特殊情况除外:①对项目影响比较小的变更,项目经理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变更;②在紧急情况下出现的变更,项目经理可先决定是否变更,然后再走整体变更控制程序。这两种特殊情况需要事先在项目管理计划或变更控制程序中定义好标准,凡不符合标准或事先没有定义的变更,一律需要执行整体变更控制程序。项目经理应该努力对可能引起变更的各种因素施加影响,并避免不必要的变更。

知识点二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工作绩效报告、变更请求、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会议、变更控制工具;输出:批准的变更请求、变更日志、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PMBOK®指南》第94页,该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见《PMBOK®指南》第94页图4-10,该过程的数据流向图见《PMBOK®指南》第95页图4-11。)

解读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否决,因此该过程的主要输入是“变更请求”,主要输出是“批准的变更请求”。无论是哪个过程提出的变更请求,都必须经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批准。

知识点三 项目的任何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尽管也可以口头提出,但所有变更请求都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并纳入变更管理和/或配置管理系统中。(《PMBOK®指南》第96页)

解读 所有变更请求必须书面化才能被接受。

知识点四 配置控制重点关注可交付成果及各个过程的技术规范,而变更控制则着眼于识别、记录、批准或否决对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或基准的变更。它包括在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中的部分配置管理活动有配置识别、配置状态记录和配置核实与审计。配置识别就是识别与选择配置项,从而为定义与核实产品配置、标识产品和文件、管理变更和明确责任提供基础;配置状态记录就是为了及时提供关于配置项的适当数据,应记录和报告相关信息。此类信息包括已批准的配置识别清单、配置变更请求的状态和已批准的变更的实施状态;配置核实与审计就是通过配置核实与配置审计,可以保证项目的配置项组成的正确性,以及相应的变更都被登记、评估、批准、跟踪和正确实施,从而确保配置文件所规定的功能要求都已实现。(《PMBOK®指南》第96~97页)(www.daowen.com)

解读 配置识别就是把项目的配置项一一找出来,配置状态记录就是跟踪记录项目各配置项的状态情况,配置核实与审计就是确保实际配置项与原计划保持一致。

知识点五 所有控制过程及很多执行过程都会输出“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可能包括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缺陷补救。纠正和预防措施通常不会影响项目基准,而只影响相对于基准的项目绩效。(《PMBOK®指南》第97页)

解读 《PMBOK®指南》中提到的11个监控过程组中的过程,除“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外,其他10个监控过程都输出“变更请求”。纠正和预防措施一般不会引起项目基准的变更。

知识点六 对基准的变更,只能针对今后的情况,而不能变更以往的绩效。这有助于保护基准和历史绩效数据的严肃性。(《PMBOK®指南》第100页)

解读 基于当前的基准来评价当前的工作绩效;如果基准发生变更,则变更后的基准用来评价未来的项目绩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