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用户获得最好的服务并实现整个平台的良性发展,需从众多响应服务中进行优选,以执行任务分派。作为云制造服务供需认选的关键环节,该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平台的整体性能(Liu Bo,2017),而其中需要多个服务组合的情况则大大提升了优选的操作难度(陶飞,2011)。因此,云制造理论一经提出,其上的服务组合优选问题便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随之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当前关于云制造服务优选的研究多以集权模式下云服务的QoS指标的评价为基本策略。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可发现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首先,该策略需要掌控各参与方的描述信息、状态信息和交易历史数据等评价依据。这就要求对它们进行统一、集中的存储和管理。但很显然,云制造不同于云计算等以计算或软件资源为主体的单纯型网络化服务,其上包含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提供的服务更是千差万别(Wang Xi Vicent,2017)。因此,通过集中的方式统一管理所有的服务相关信息极其困难。其次,该策略难以获得云制造参与主体的积极响应。在无直接利益回报且面临机密信息泄漏风险的情况下,云制造平台参与各方自然对交易历史等敏感信息的深度分享心存抵触,故提供的有价值信息将非常有限。再次,该模式难以对失真决策信息进行清晰地分辨。在竞争激烈的云制造开放平台上,服务供应方为脱颖而出会刻意淡化不足、突出优势,也有可能夸大甚至以虚假交易提升性能表现(马文龙,2014)。而这必然导致服务优选来源信息的失真,在此基础上优化决策的意义也大打折扣。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构建了云制造服务供需智能配置体系,故在供需认选业务中,由服务、客户等各参与主体自主组织相关知识,实现主动响应和智能化服务组合优选决策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www.daowen.com)
云制造服务优选与传统制造模式下资源配置的目标一致,即安排一组资源执行特定任务。但传统制造模式是对组织内部资源的配置,处理的是完全可控的自有资源,故无须考虑信任关系;而对云制造平台而言,虽然其上聚集的海量资源为需求者提供了充足的服务备选,但他们通常并不在平台的掌控之下,而是属于独立的无关方,故其基本性能、运作状态、管理水平等关系任务完成的运行指标对平台而言难以尽数掌控。而同时,基于主观(赢得竞争)或客观(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服务供应方的优选指标并不一定是真实水平的反映。因此,服务最终的圆满成功不单单基于指标的优化,更取决于这些指标切实可靠的贯彻执行。于是,云制造服务的可信评价成为组合优选研究中的重要视角。在现有云制造服务信任的研究中,信任审视角度与表达途径各不相同,反映出关于相关指标体系的共识有待凝结,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信任与执行指标的关系缺乏清晰的界定,尤其是存在以信任评价取代预期执行评价的问题。信任是对既往交易的总结,其与服务给出的任务执行规划进行整合能够对任务的执行前景进行科学预测,而以之实现的组合优选是具有前瞻性的决策行为,正契合“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的云制造服务运营宗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