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意义及建设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意义及建设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以东盟为一方,中国为另一方的区域经济组织。东盟的构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基础。考虑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02年启动,为了扩大双方的经贸往来,中国领导人提出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想法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9年8月,双方签署了《投资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在2010年全面建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东盟都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意义及建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贸区。它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又一个世界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8亿人口和1 400万平方千米土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以东盟为一方,中国为另一方的区域经济组织。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简称,有10个成员国,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东盟的构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基础。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与中国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东盟与中国有着友好往来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历经风风雨雨,逐渐走向成熟。截至1991年,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建交或恢复外交关系,1996年中国又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1997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确立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之后双方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各层次对话活跃,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由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始于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当时,东盟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对金融危机的危害和经济脆弱性有着切肤之痛,急需通过地区经济整合来抵御外来风险。而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不仅减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东盟国家普遍希望中国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合作的想法呼之欲出。考虑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02年启动,为了扩大双方的经贸往来,中国领导人提出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想法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与东盟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国家表示对中国“入世”的担忧。为了解除东盟国家的忧虑,朱镕基总理表示:从长远看,双方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的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讨论加强双边经济联系、提供贸易和投资便利的问题。

根据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的授命,2001年3月28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由政府官员牵头,成员包括专家和学者。2001年10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提交了中国—东盟加强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对双方是共赢的,建议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1年11月,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召开,时任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达成重要共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同时还提出了双方在建成自由贸易区之前合作的优先领域

(2)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2002年5月14日至16日,第三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和第一次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工作组磋商正式启动。会议确定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草案)的基本结构与内容,通过了谈判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明确了谈判委员会将负责谈判“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自由贸易协定”。

2002年6月27日,中国—东盟谈判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中国和东盟双方代表就“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了讨论,决定成立框架协议文件起草小组和原产地规则小组。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建议,会议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于东盟新成员,包括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计划2015年建成自由贸易区。该协议于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框架协议的签署表明了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当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额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www.daowen.com)

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 0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2008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 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双边贸易实现了稳健、持续的增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已于当年7月顺利实施。2009年8月,双方签署了《投资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双方业已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对亚洲及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考虑共同的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建立在双方长期经济交流和互动基础上的合作,因而有较为深厚的经济基础,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会日趋紧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东盟都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1)双方经济将获得发展良机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双方有必要建立更为畅通的经贸联系。中国与东盟结成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增强各自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利用地理位置邻近的便利,促进本地区的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人才、商品、资金和信息的流动,更加有效地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区域内各国人民的福利。

(2)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将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一起,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

(3)有助于减轻东盟对中国入世的疑虑

东盟认为中国入世将使他们遭受三方面的打击:东盟的海外市场正在被中国生产的价格低廉、质量较高的商品挤占;由于绝大部分外资转移到中国,他们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份额将逐步减少;由于一些工业已经转移到成本较低的中国,他们自己的生产基地正在逐渐成为空壳。自贸区的建立将缓和东盟国家的疑虑,并促进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

(4)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

东盟虽然在形式上包括东南亚地区的10个国家,但受制于总体经济实力,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的呼声仍十分有限,更无法与欧盟、美国等势力集团抗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在政治上的相互依存程度,可以提高东盟在国际经济论坛上的地位,增加东盟国家的发言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