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底矿宝库:探寻锰结核之谜

海底矿宝库:探寻锰结核之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专家们估算,每平方米的海底约有60千克的锰结核。1978年,“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在太平洋4 000米水深海底首次捞获锰结核。经过长达20余年的深海调查取样筛选,于1999年在太平洋圈定了一个7.5万平方千米的海底专属采矿区,在当前可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20年的需求。

1873年,英国海洋学家在北大西洋采集洋底沉积物时发现了一种类似卵石般的团块,经过化验,他们发现这种团块几乎全由纯净的氧化锰氧化铁组成。此后,他们相继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各深海区都获取了这样的团块,这就是锰结核。

这些锰结核的颜色从黑暗到褐色,外形大多为球形,小的像豌豆,大的似土豆,平铺在海底,如同铺路的卵石,也像土豆一样紧密排列。据专家们估算,每平方米的海底约有60千克的锰结核。这些锰结核所含的金属成分有锰(27%~30%,最高可达55%),镍(1.25%~1.5%),铜(1%~1.4%)及钴(0.2%~0.25%)。其他成分还有铁(6 %,最高可达37%)。

仅就太平洋底的储量而论,这种锰结核中含锰4 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98亿吨,其金属资源相当于陆地上总储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如果按照目前世界金属消耗水平计算,铜可供应600年,镍可供应15 000年,锰可供应24 000年,钴可满足人类130 000年的需要。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而且这种结核增长很快,每年以1 000万吨的速度在不断堆积,因此,锰结核将成为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的“自生矿物”,真可谓是一个人类金属资源仓库!(www.daowen.com)

我国开展大洋海底资源的勘查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向阳红05号”海洋调查船在太平洋4 000米水深海底首次捞获锰结核。此后,从事大洋锰结核勘探的中国海洋调查船还有“向阳红16号”“向阳红09号”“海洋04号”“大洋一号”等,它们先后在太平洋赤道水域、中太平洋海盆和东太平洋海盆进行了数十个航次的科学考察,调查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

经过长达20余年的深海调查取样筛选,于1999年在太平洋圈定了一个7.5万平方千米的海底专属采矿区,在当前可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20年的需求。在这块“丰产田”里,初步估算有4.2亿多吨金属结核,其中含锰11 175万吨、铜406万吨、镍514万吨、钴98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