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铁是百工之原料。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关系到民生的事情,稳定价格,保障民生是古代实行盐、铁专营的初衷。至于史学家们认为的是政府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笔者则认为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
盐、铁专营最早是由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改革家管仲提出来的,所谓“官山海”政策,“官”即“管”的意思,“山海”就是开矿和煮盐。大家把管仲的“官山海”政策理解为盐、铁专营,实在是一种误解。其实,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从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期,上山开矿不仅仅涉及铁矿,还包括铜、铅、锡、金、银和汞(一种古代炼丹用的金属)等7种金属。关于矿业的国家禁令,在《管子·地数篇》中说得最清楚:凡是有矿产的山地,都要“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可见,把盐、铁专营理解为矿业专营可能更合适一些。
中国的盐、铁专卖从管仲的首倡开始,并为汉武帝所继承与发展,使盐、铁专卖为封建社会历代王朝所沿袭。
关于盐、铁专营有很多介绍和论述,盐的国家专营一直持续到今天,本文就不再赘述。
秦代统一六国以后,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封建制国家。从此以后,铸钱就成为了金属矿物利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铜钱(一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一直持续流通到清朝末年,前后超过了2 000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铜矿除了西汉以前的青铜器以外,绝大部分铜矿所产的铜可能都用于铸钱了。
据朱训主编的《中国矿业史》的研究成果来看,先秦时期有可考资料的铁、铜、铅、锡、金、银和汞7种金属的采矿点就有112处,其中铜矿产地17处,金矿产地58处,银矿产地9处,铁矿产地22处,锡、铅产地各1处,汞矿产地4处。最著名的就是今天保存完好的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和铜陵金牛洞铜矿。可惜的是,先秦时期没有产量记录。
隋唐以后才有了产量记录。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之一,人口接近5 000万,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因而刺激了矿业的发展。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有铁矿108处,铜矿62处。唐代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铸钱,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有铸钱炉89座,均设在产铜地区,即山西绛县30座,江苏扬州与镇江、安徽宣城、湖北武昌、河北蔚县各10座,四川成都、河南邓县、湖南郴州各5座,陕西洋县3座,河北定县1座。
唐代的铸钱炉每炉每年可铸钱3 300緡,1緡相当于1 000文。緡是指用细线串起来的一串钱。唐、宋代的1斤等于16两,合计680克,后面的数据都依次做了换算。按照唐代的铸钱标准,每炉每年需要用铜约14吨,铅、锡合金约2.5吨,锡约340千克。所以,唐代每年用于铸钱的铜就高达1 428吨,锡约34吨。而当时铜的课税量约180~445吨,按照当时的税收比例20%计算,铜的产量大致在904~2 224吨。很显然,唐代时中国的铜是可以自给的。
宋朝开始发生了变化。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人口接近1亿,宽松的经济环境使得该时期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由21世纪考古发现的“南海1号”所呈献给大家的盛景,宋代对外贸易的辉煌就可见一斑。
经济的大发展带动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初全国“坑冶凡金、银、铜、铁、铅、锡,监冶场务二百有二”。治平年间(1064—1067),各州坑冶总数为271处。从黄祐元年(1049)到元丰元年(1078)的近30年间,铸钱用的金属铜由3 400吨增加到9 520吨,最高时达到14 280吨;锡由约204吨增加到约1 360吨,最高时达到4 080吨;铅由约61吨增加到约6 120吨。(www.daowen.com)
当时的矿山产量如何呢?宋代铜的课税量最大为992吨,以当时的税收比例20%计算,铜的产量大致在4 964吨。显然,宋代的铜产量不足以支持铜钱的铸钱所用,也就是说,铜在宋朝开始出现了短缺,开始使用银和铁(尤其是铁钱)来补充铜钱。这件事情影响深远。
所以,造钱的铜、锡、铅矿的国家专营是理所当然的。金、银天然是货币,汞是古代帝王和有钱人炼丹之用,“丹”一直是封建王朝王侯将相们孜孜以求的长生不老药丸。如此贵重的东西,又怎能让老百姓们染指呢?
专营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历史上记载的中国古代的盐、铁专营是国家通过控制关键性生产资料以增加收入,以此形成一种与税赋收入并行的专营收入,从而扩大收入,增强管制经济的能力。从管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实行的盐、铁专营是一种“间接税”,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人头税”。
事实上造成的结果很有意思,有点像现代各国采用的资源战略。
为了防止盐价因生产过度而大跌,管仲下令对煮盐的时节进行控制,只准农闲时节煮盐,农事时节不许聚众煮盐。政府通过控制盐业的销售和产量,进而控制价格。齐国的盐销售到国外去,可以抬高到成本的40倍,国家得利颇丰。
铁是战略物资,当时的铁是制造武器的重要材料,冶炼厂和现在的兵工厂性质同样,所以国家要加以控制,就像现在的枪支管制一样。在铁价低的时候,国家就买入囤起来,价格高时卖出去,一是维护价格稳定,二是增加就业。现在则称为国家收储。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矿产,在古代有3类,一是与战备有关的铁;二是货币金属;三是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盐。这三类矿产为国家专营,就好像现今的石油和稀有金属一样。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专营制度,才避免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我们要感谢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