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处在独立战争中的美国经济被封锁,英国工业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导致美国物价飙升。作为马萨诸塞州一个小农场主的儿子,15岁的伊莱·惠特尼展现出他在商业上的敏锐天赋。年轻的惠特尼开动脑筋,想到一个既投入简单又利润颇丰的商品——钉子。这种十分依赖进口的商品此时价格远远超出正常标准,而且自家的冶炼厂就可以生产,惠特尼当机立断投入生产,还雇了两个帮手。很快,钉子的销售额足以让他的产业扩大,当独立战争结束时,他的钉子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小赚一笔的惠特尼并没有打算在这个行业大展宏图,因为战争结束带来的不只是和平,还有英国工业品的倾销。囤积的货物一下子冲淡市场利润,钉子价格大幅下滑,惠特尼立即转向其他领域。
及时调整战略让惠特尼避免了大量的损失,他很快就找到新的生财之道。他发现女士们往往用三颗别针来固定软帽,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于是别针成为冶炼厂的主要产品,在鼎盛时期几乎垄断马萨诸塞州的别针市场。有所积累之后,他开始生产男士手杖以追逐时尚潮流,但渐渐发现力不从心,时尚的瞬息万变让惠特尼放弃这份难以掌握的利益,他就此告别少年时代短暂的商业之旅。
那一年惠特尼19岁,他已经小有成就,但决定继续学业。可父亲反对,家庭财产状况又不允许他自由翱翔,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赚得学费。从莱斯特学院到耶鲁大学,惠特尼的兼职工作从临时教师变成机械维修师,直到27岁才拿到法律专业的毕业证书,这几年的勤工俭学让他养成知难而进的性格,也让他找到毕业后的出路。
事实上,惠特尼的奋斗并没有给他带来一片光明的未来。作为法律行业的后辈,他毫无优势,难以得到一份好工作,又没有足够的钱来开办律师事务所,一时间竟走投无路。所幸一位学长伸出援助之手,介绍他去一家南方种植园做家庭教师。
南方的舒适生活让惠特尼如置身天堂,工作轻松,乡村的自然环境很美丽,他有大把时间和精力去做喜欢的事——机械创造。他的雇主、种植园主人凯瑟琳·格林常常请他修理东西,重拾爱好的机会打开了惠特尼想象力的大门,他的创造热情被激发,闲暇之余还主动为女主人制作了一个绣花架。
才华终究无法被掩盖,当惠特尼看到凯瑟琳常常为棉花的收割速度发愁时,他意识到可以有所作为。仅仅10天的时间,世界上第一台轧棉机的模型就诞生了。很快,成品被制作出来,用它进行收割的奴隶惊奇地发现,收割棉花的速度竿头直上,比以往竟然提高50倍。振奋人心的结果让所有人为之疯狂,当惠特尼向凯瑟琳的朋友展示轧棉机时,有人立刻用100几尼将它买下来。惠特尼意识到轧棉机的价值,立刻决定到费城请求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颁发专利证书。
1794年3月14日,华盛顿总统签署这项专利。虽然得到财政部长奥利弗·沃尔科特的祝福,但是轧棉机的生产之路却异常坎坷。得到凯瑟琳投资的轧棉机工厂刚刚建造完毕就因为猩红热和黄热病的流行被迫关门,瘟神走后,紧接着一场大火又将工厂化为灰烬。深受打击的惠特尼沉寂了七个月,他鼓起勇气重新建起厂房继续生产,第一批轧棉机产量仅为26台。
虽然购买者里面有托马斯·杰斐逊这样的大人物,但是厄运并没有就此驱散,他的轧棉机生意最终还是失败了。由于要价过高,南方的种植园主大规模仿造惠特尼的发明专利自制轧棉机,他们猖獗侵权的背后是南方法律亟待完善的社会现实。为此,惠特尼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上诉,在1807年最终赢得胜利。然而损失已无法挽回,轧棉机从发明到胜诉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反而因为上诉而损失惨重。惠特尼说:“不可否定的是,佐治亚州的人在背后用轧棉机大肆敛财,过着金迷纸醉的生活,而我却深陷泥潭,承受巨大的债务。”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惠特尼终将靠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为了从轧棉机的诉讼中解脱出来,他决定另寻出路,集中精力到发明创造中去,只和政府交易以保护产权。1797年,惠特尼发明了一种用来制定法律文件的铸模盖印刷机,并将图纸直接寄给欣赏他的财政部长沃尔科特。虽然政府最终没有采用,但是沃尔科特给了极高的评价。这让惠特尼重燃希望,他决定去华盛顿碰碰运气。
1798年6月21日,这对惠特尼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他不再依靠他人的经济支持、不再受到侵权的困扰、不再受到破产的诅咒,因为他和政府签订了一份13.4万美元的枪支合同,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美元,虽然在这之前惠特尼连一把枪都没有造出来过。他之所以能够拿下这份10 000支火枪的订单仅仅因为一封信。一个多月前,他在寄给沃尔科特的信中说:“我相信用水力制造枪械的装置能极大地减少劳动力,并且让制造速度迅速提升。无论是锻造、轧制、平整、钻孔、磨削,还是抛光等,机器都能完美胜任。”沃尔科特相信了他的话,不仅是因为他十分看好这个具有创造才华的天才,更因为他对这一生产概念完全认同。于是,在舆论哗然中,这笔订单最终促成,惠特尼踌躇满志地开始军火生意。
然而惠特尼却让沃尔科特大失所望。到1798年末,从水动力来源到用铁来源,无论是枪械图纸还是制造机器,沃尔科特连个影子都没见到。1801年1月,订单到期已经四个月之久,惠特尼连一把枪都没交给政府。幸运的是,其他和政府签订合同的枪支生产商大多数也没能按时交货,而且有些业已破产,所以惠特尼并没有受到处罚,但是仍需做出解释。
在一月份的一个上午,衣着光鲜的惠特尼走进白宫,满怀信心,他这次绝不是来受罚的,而是用魔术般的技术征服在座的所有观众。在一众高级官员的注视下,惠特尼从箱子里拿出若干散落的零件,几分钟后就组装出火枪的外壳,并挑选出几个内部零件安装上去,让它成为一把真正的武器。旁观者们大为震惊,因为过去的火枪永远都是一对一的构造,即使是同一时间出厂的武器零件也不能通用。杰斐逊总统在此之后宣称:“看到了‘机械时代’的曙光。”很快,惠特尼就得到相当大一笔资金用来研发“标准化”生产。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纽黑文的枪支博物馆展出的惠特尼火枪内部结构里,人们发现标有罗马数字“M”。史密森尼博物馆的博蒂森说:“如果互换的可能性成立,那就不需要这么做。”惠特尼用“骗术”推出了自己的制造思想,无论这一行为是否符合公道,都让美国制造业体系得以诞生。不过在这次“演出”中,演员并不止惠特尼一人,在此之前的一个晚上,杰斐逊总统曾和他共进晚餐。
此后,惠特尼的事业一帆风顺,充足的资金足以支付厂房和研发费用。1812年,他迅速交出15 000支枪,证明了自己的构想与能力。他根据“可替换零件”和“标准化生产”两个理念,使得工厂的生产一帆风顺,也让无数企业争相效仿,后来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使用这样的模式。
当我们回顾惠特尼的一生,发现这个天才不仅仅改变了制造业,早期的轧棉机也让整个美国历史得以改写。当惠特尼发明轧棉机时,南方各州的经济正处在萎靡状态,烟草对土地的消耗和海上贸易的封锁让种植园的日子并不好过,受到北方攻击的奴隶制也让南方不得不考虑经济转型。但是轧棉机的出现复活了整个南方经济,土地的价值重新被开发,劳动力需求骤然猛增,奴隶制起死回生。仅仅因为轧棉机的出现,南北差异进一步扩大,这也成为日后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如果我们只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惠特尼的发明创新无疑都是天才之举,他引起整个美国的经济变革。惠特尼名声在外,去世后工厂依然生产出一流品质的产品。在惠特尼去世几十年后,另一名天才在他的工厂再现辉煌,引起又一次轰动,这个人就是山姆·柯尔特。
俄罗斯轮盘的规则很简单,一把左轮手枪,几个亡命之徒,还有几发致命的子弹就足够刺激得他们心跳加速。每个用手枪抵着自己脑袋的人都会说:“这一枪没有子弹!”生命和金钱同时被摆在运气的天平上。这个游戏的来源不是人们发掘了左轮手枪的独特魅力,而是来源于发明者山姆·柯尔特的营销手段。
柯尔特的名字未必家喻户晓,但是你一定听说过来自他公司的产品——M4A1突击步枪。这家从19世纪中叶存活至今的公司在枪械上一直独步全球。如同他的创办者一样,鬼才的创新设计一次又一次挽救了公司。唯一不同的是,公司的风格从柯尔特去世后再也没那么强烈的火药味了。
1829年,15岁的柯尔特在马萨诸塞州的一家棉纺厂工作时就显露出卓越才华,只是这份“才华”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他张贴了一张告示:“7月4日,山姆·柯尔特将会轰飞一只木筏。”这一举动引来许多围观者,当天无数人站在岸边等着柯尔特到来。就在他们议论纷纷时,少年柯尔特眼前的木筏猛然掀起,和木筏一同起飞的还有水和泥浆。原来,柯尔特早已潜在水中等着给他们一个“惊喜”,被淋了一身的观众瞬间没了兴致,浑身又湿又脏,他们高声叫骂,打算给他点颜色看看。所幸技工伊莱沙·鲁特帮了他一把,让他免于责罚。其实,鲁特更感兴趣的是柯尔特如何让引线在水中不会短路。柯尔特告诉他:“很简单,用柏油裹紧就行了。”
天才总是会创造出一些不经意的小发明,当然也会脾气古怪、与众不同,偶尔还会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比如在轰飞木筏的一年后,柯尔特用绚丽的烟花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还顺手点燃了学校的校舍。为了避免承担可怕的后果,他选择出逃,通过父亲的关系成为一名水手。
这个决定改变了柯尔特一生的命运,他并没有在海上发现古老的宝藏,也没有因救起落难的富豪而交上好运,只是因为多看了几眼船轮或者绞盘之类的玩意,就用木块制作出转轮手枪的模型。天才必然有过人之处,母亲给他留下的手枪让他从小就在这方面高人一筹。柯尔特意识到自己的创造非常有价值,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打算立刻付诸行动,将模型变成实物。但父母对这几个木头块并不感兴趣,希望他能再次出海,参加一次长达30个月的捕鲸远航。柯尔特并没有顺从,他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1832年,柯尔特带着转轮手枪模型来到华盛顿——这座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当然,机智的柯尔特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寻找投资人,他首先去申请专利。幸运的是,父亲的一个朋友亨利·埃尔斯沃思刚刚就任专利员。在亨利给柯尔特父亲的信中提到:“他的专利申请一帆风顺,科学家和政客们给他的评价极高,想他定能成功,为此,我愿意伸出援手,签300美元的支票给他。”并且帮助柯尔特提交了一份保护专利申请,让柯尔特继续完善自己的设计。
即使有如此天才的创新,木头块和金属零件之间的距离还是很长。如果柯尔特想要制造出一把真正的左轮枪,他需要专业的军械技师。1834年,柯尔特搬到巴尔的摩,并再次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专业的军械师约翰·皮尔森。聘请皮尔森和研发成本得花费300美元,柯尔特需要拿到其他收入进项。善于开发新事物的特性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再次得到体现,他制作了一个移动实验室,用笑气作商品,50美分可以嗅一次。柯尔特化身为“库尔特博士”,用“科学”的概念来吸引客户,并告诉他们:“笑气会让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神奇的反应。”这一营销方式让柯尔特取得不错的销售额,他每天能赚到10美元以支付各项开销。
但实际上,在这期间他一分钱也没攒下,因为他每天的支出达到11美元甚至更多,皮尔森多次向他抗议:“你给我的钱根本不够支付你的账单。”事实上,笑气的生意很好,皮尔森的开销并不算高,只是柯尔特不断举债挥霍,让他和朋友们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直到1826年2月25日,一封邮件带来喜讯,左轮手枪的专利终于批下来了,这意味着柯尔特可以大量制造转轮枪和来复枪。很快,他就从父亲那里借来1 000美元,并让33个投资人加入进来,顺利筹集到23万美元建立枪械厂。就在这时,皮尔森的愤怒终于到达极限,他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发明家,柯尔特的专利署名以及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使他们分道扬镳。在随后的生产里,柯尔特修改了图纸,虽然他的设计并不差,但并不够专业,这让董事们难免心怀疑虑。
1837年,西点军校举办武器竞测,已生产出成品的柯尔特希望这次能出人头地,他疯狂贿赂官员以求得好名次。虽然华盛顿的官员对礼品照收不误,但柯尔特的连发武器并没有取得好成绩,一支枪甚至在测试中爆炸,军方最后给出的评价是:“在特殊场合可能很有用。”这让柯尔特大发雷霆。但从公平的角度讲,一方面是军方对老式燧发枪的依恋和创新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柯尔特的枪械质量的确一般。转轮枪的卸料掌握不当和过于复杂都是问题,柯尔特的长枪甚至让一个测试的水手当场毙命。虽然大家欣赏他的设计,但是这些重大缺陷无法忽视。年轻的柯尔特选择继续贿赂官员而不是改进生产,因为改进生产会导致生产中断并且投入过多。这样的行径最终没有让质量得到改进,政府还是没能选择他的枪支。
工厂逐渐陷入困境,一封信件再次激起柯尔特的斗志。第二骑兵团的中校哈尼来信,希望试用100支来复枪以应付印第安人。柯尔特看到机会,立刻带上枪支前往,结果骑兵团非常满意。在测试中,31秒内发射出16枚穿透靶心的子弹,这样的成绩史无前例,过去的燧发枪至少需要20秒装弹时间,而20秒内骁勇善战的印第安骑兵足以冲过射程砍下美国人的脑袋。柯尔特获得了6 250美元的军方汇票,这让他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的营销方式起了作用,他继续选择贿赂官员来促进销售,董事会对此不置可否,他们知道无法制止柯尔特的独断专行。
但是,武器竞测的规则更为严格,负责的官员也更为古板,在第二次测试时柯尔特依然没有取得好成绩,并且再也没出现过大笔订单。公司苦苦支撑到1840年6月19日,董事们决定停止生产,3 000支手枪与1 500支来复枪的产量与销售惨淡的现实让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
柯尔特跌入事业的低谷,但是作为天才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不会因为负债而懊恼,也不愿依靠笑气生意平凡度日,他的雄心不允许被这些无聊的事情阻碍,而是选择学习机械和化学知识来完善设计。1842—1848年六年间,柯尔特一直待在纽约,并且和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一起做实验,那就是电报的发明者——塞缪尔·摩尔斯。事实证明,柯尔特潜下心来学习让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848年11月,机会来临了。
游骑兵采购武器的消息传来,蓄势待发的柯尔特看到一个老客户的名字——塞缪尔·沃克,当年第二骑兵团的军官!柯尔特立刻寄信给他,询问当年售出的武器状况,武器是否有所作为。沃克上尉回信称:“这些武器给予我们迎战4倍于自己的敌人的信心。”此外还对武器本身赞叹不已,这是柯尔特这辈子听过的最动听的话语,旋即决定和沃克上尉合作。随后在两人的设计下,0.44口径六发左轮枪诞生,当时它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柯尔特沃克左轮手枪。由于沃克上尉的称赞和手枪本身的优秀性能,政府下了一笔柯尔特梦寐以求的订单——1 000支军用左轮手枪,3个月内交货。
面对同样的军火订单,柯尔特并不需要像惠特尼那样从头改进技术,他早已做好准备。破产后他没有工厂,没有员工,更没有制作机器。但是他找到最靠谱的代理——惠特尼在尼维尔的武器工厂。他要求技工们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生产左轮手枪,为此不惜付双倍工钱。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大的收益在等着他。(www.daowen.com)
直到1847年10月这批武器才交付完成。随着游骑兵之后在对墨西哥枪骑兵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柯尔特的手枪从此踏上历史舞台,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柯尔特放弃了惠特尼的工厂,到故乡哈尔福德自立门户,并且聘用当年木筏事件的恩人、如今已经是出色机械师的伊莱沙·鲁特辅佐。随后,他们不断改良产品,引进最新的制造技术,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枪械制造工厂。柯尔特一飞冲天,他高傲地说道:“我的经营从此由我做主,不再纠结于一群自称‘董事’的白痴的突发奇想。”当然,他有理由骄傲,因为他是山姆·柯尔特。
在营销方面,柯尔特运用许多“软广告”来宣传,这在当时无疑是鬼才之举。他邀请画师来制作用他生产的武器战斗的场景图,向各国王室赠送镶嵌金银的精美手枪,还散布亡命之徒用左轮手枪赌命的“英雄”事迹,也就是俄罗斯轮盘最初的版本。
1862年,47岁的柯尔特英年早逝,当时人们流行的评价是:“林肯解放了所有人,柯尔特让他们平等。”“上帝创造了人类,柯尔特让他们平等。”事实上,相当多的评价是柯尔特在营销中散播的口号。但这个口号并不算夸张,人们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柯尔特的武器保护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尊严。创新的枪械理念让他成为最成功的发明商人,柯尔特的武器在战争中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威力的杀器,世界因此而改变。
当然,改变世界还有和平的方式,一个商业天才用冰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他就是弗雷德里克·图德。
1833年9月,一艘来自美国的商船运抵印度加尔各答,前来围观的人根本想不到这里面究竟是什么货物,是让人上瘾的鸦片还是神奇的蒸汽机?他们或多或少有心理准备。但当几个搬运工走进船舱的时候,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冰块,这个只有在冬天才能见到的东西,正等着他们运到岸上去。这在当时的印度引起轰动,随着冰块到来的还有冷藏的苹果、奶酪、黄油等美食。炎炎夏日,这些东西给他们带来奇妙的体验,让他们立刻就对冰块产生依赖感。在那个没有制冷机的年代,船上全部为天然冰块,并且来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新英格兰。弗雷德里克·图德,这艘船的主人,冰块生意的发起人,从此打开印度市场的大门。
1784年,图德出生在新英格兰北部一个非常殷实的律师家庭,和三个哈佛毕业的哥哥们不同,图德从小就对学术毫无兴趣,无论是工业上的技术还是医学、法律他都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枯燥无味的无聊之举”,13岁他就退学进入商界。图德绝非不学无术之人,他不过是提早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在这片被外省人称为“只生产花岗岩和冰块”的新英格兰州,他创造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商业奇迹。
在1805年冬天的一次宴会上,这些北方的波士顿人享受冰块带来的美食。冰淇淋、冷藏的食物、加冰的烈酒,难免让这些北方人心生自豪。图德的兄长开了个玩笑:“把这些冰块运到加勒比海的港口肯定赚钱。”言下之意,居住在热带的南方人只能顶着烈日饱受煎熬,根本无从享受冰爽的乐趣。的确,在炎热的赤道附近,冰块简直就是奢侈品,但就算有人出再高的价格也不可能买到,因为根本就没有供货商。图德对兄长的话念念不忘,他认为并非没有可能。当他将往南方贩运冰块的想法对家人公开时,他们吃惊的样子就像后来南方人第一次见到冰块出现时的表情。图德没有退却,尽管家乡人对他冷嘲热讽,但他丝毫不在意,并且在自己命名为《冰库日志》的笔记本上写道:“在一个回合后就不敢再次挥动拳头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以此表达对平庸之人的鄙视。图德很清楚,为了完成梦想,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冰块在运送途中保持温度。
1806年,筹备了一年的图德完善了冷藏技术,投入10 000美元将130吨(折合130 000千克)天然冰运送到炎热的马提尼克岛。这次生意不仅遭到波士顿人的冷眼旁观,就连目的地的马岛人也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蒂芙里花园的老板直截了当地告诉图德:马岛不可能做出来冰淇淋,没等你运到这里冰块就会化成水!图德不置可否,直接让他老老实实准备好奶酪,等着看冰淇淋诞生。当蒂芙里花园在这一天售卖冰淇淋获利300美元时,他才心服口服,对图德崇拜有加,并告诉邻居们冰块有多么美妙。尽管有了客户的宣传,但是销售还是受到很大阻碍,很多人都不知道冰块的妙用,大量的冰块在滞销时间里融化。图德的第一次贩冰生意并不成功,4 000美元的损失让他捉襟见肘。此时又因为英国对美国的经济封锁,1807年杰斐逊总统签署《禁运法案》反击,使得海上贸易全部停止。图德索性躲在自家农场里,一方面思考生意上的对策,另一方面躲避债主讨债。
这段时间,图德丝毫没有因为家人的反对而动摇,反而更加确信自己掌握了得天独厚的商机。1809年,由于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不来往法案》代替《禁运法案》,除和英、法的交易,海上贸易再次活跃起来。此时图德也做好准备,无论销售还是技术都有改进。他的商船再次出海,虽然有所收益,但并不丰厚。图德并不着急,因为他的野心远远要大于这几船冰块的利益,他目光深远,深知现在所做的一切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图德清楚,绝不能仅仅靠运输冰块赚钱,这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毕竟技术含量、竞争门槛太低,只要他卖冰块获利,很快就会有许多人涌入进来,竞争将导致无利可图。垄断成为这个冰业发起人最明智的决定,他没有用赚来的钱享受生活,也没有扩大规模,而是申请冰块的合法经营专利以及在南方兴建冰库的权利。这样一来,其他人要加入必须得申请专利,还要有合适的地方贮存冰块,一旦设立标准,图德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不出图德所料,很快就有人开始效仿,企图分一杯羹。竞争者的出现没有让他困扰,只需要调低价格,他就能轻易将对手击垮。凡是他有冰库的地方,价格都被压低到每磅一便士,对手以此价出售必然亏损。如果坐等涨价,他们没有冰库,只会让冰块一天天变小,他们没有等待的余地。很快,所有竞争者都退出该行业,图德轻而易举完成垄断,这都归功于他的深谋远虑。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冰块的销售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等待开拓。在南方的知名度还不够,图德必须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他看准了人们最常去的交流场所——酒吧,在烈酒里加入冰块的魅力非常大,他相信所有人都会爱上饮酒时冰爽的感觉。图德选择了一个最为明智的方式促销,免费为一家最出名的酒吧提供一年的冰块,人们饮酒的习惯很快就得以改变,冰块成为酒吧的必需品,市场需求就此挖掘出来。
冰块的作用当然不止如此,家用冰箱的出现让食物保鲜成为可能,图德自然不会放过大好机会,冰箱和冷饮器也成为他船上的常见货物。从此之后,城市里的美国人再也不用为吃不到新鲜的肉类和奶制品而苦恼。19世纪60年代,冰箱成为美国南方家庭的日常用品。受益于冰的还有医生与患者,通过冰敷被拯救的人不计其数。远售到波斯的冰块让那里的病人起死回生,图德甚至收到波斯王子的感谢信,这让他更加为自己的事业感到自豪。
图德从未停止技术革新,他认为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取决于技术的改进。他不断尝试用刨花、羊皮、毛毯等物品改进冷藏技术,最后他终于设计出一种能经受住热带考验的冰库,将损耗率由60%降低到8%。1825年,图德遇见一生中最重要的技术人才纳撒尼尔·韦思。韦思对切冰技术的创新如果得到应用,生产成本将直接下降2/3。图德果断聘请韦思担任经理,韦思的商业天赋得到发挥,冰块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本迅速下降,竞争优势更加强大。
1838年,图德的冰业已经发展成为新英格兰重要的出口商品,凡是美国商船能到达的地方都有冰块的影子,远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也成为冰块销售的目的地。成熟的技术让图德对长达四个月的印度之旅充满信心,丰富的运输经验使得冰块到达印度后依然完整,销售上取得的成就改变了地球另一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对冰块产生依恋之情。
图德改变了美国消费文化的本质,也让人们学会了享受冰爽的感觉。饮品、食物、医疗等领域都因为冰的出现得到提升,冰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舒适。生活原本就需要享受。在那个年代,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受到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让他们辛苦度日,对工作难免产生怨恨之情。直到一群“洛厄尔女孩”的出现,工人阶级才第一次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1834年,美国的经济萧条让波士顿制造公司苦不堪言,不得不通过降低女工工资来削减成本。虽然降幅只有15%,但这项决议立刻激起女工们的反对浪潮,洛厄尔女性劳动力协会组织罢工。起初支持罢工的投票率居高不下,看起来气势慑人,但最终大多数女性放弃罢工,重返工作岗位。罢工仅仅沦为一种无力的表态——如果洛厄尔在世,想必不会出现这么糟糕的情形。
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厄尔身为波士顿名门洛厄尔家族的一员,称其为含着金钥匙出生并不过分。他从小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和“枪王”柯尔特一样,他年轻时也曾放浪形骸:14岁时因在哈佛校园点燃篝火而差点被开除。但是没过多久,1798年,毕业五年的洛厄尔就利用家族提供的丰厚资金和政治地位,很快成为新一代富商大贾。那年他23岁,波士顿的码头船只频繁来往,载动着他的生意风生水起。当时,人人敬佩这个年轻人的成就。
波士顿作为北方最著名的贸易城市之一,具有典型的北方经济模式。在这片高纬土地上,寒冷的气候使农作物产量大幅降低,无法像南方种植园那般高产。正因如此,工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在那个时代,只有来自北方的发明者和企业家才会满脑子创造革新,而南方人则沉浸在慵懒的生活里,富足的环境下,那儿诞生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家。但是有一点十分明确,那就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商人、富家子弟,洛厄尔没有成为艺术家或者发明家,而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领头羊。
1808年,洛厄尔因《禁运法案》苦恼不已,作为天然港口的波士顿,海外贸易是商业的主流,洛厄尔在这方面做得越成功,受到的打击就越大。事实上,他的商船不仅在大西洋上驰骋,还从美国的东海岸驶向中国,丝绸和中国茶叶对他来说并不新鲜。巨大的贸易额日朘月减,他的商船被迫停靠在港口闲置,这让他心慌意乱。1810年,洛厄尔再也无法放任生意上的挫败,想要转型却没有出路,他创办的一家朗姆酒厂根本无法满足他的商业胃口。身体上的不适也让他闷闷不乐,最终他决定到欧洲疗养一段时间,或许还能找到生意上的突破口。
1812年,在英格兰的土地上,洛厄尔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纺织业,工厂林立、机器飞转、工人忙碌……他备感震撼:工人有条不紊地工作,生产井然有序,机器在规律的节奏中运转。这才是工业!在当时的美国根本见不到这样的场景,英国人为了保证商品竞争力,严禁任何纺织技术出口,水动力纺织机从未对外展示过,任何企图带出图纸和技工的人将被处以重罚。但这样的规定仅仅适用于那些记性差的普通人,智力超群的洛厄尔仅需将纺织机的样子放进脑袋,便满怀激情回到了波士顿。
很快,洛厄尔就找到一名杰出的机械师保罗·穆迪,让他根据记忆和构想制作水动力纺织机,并且联合自己的妻弟——运河船长帕特里克成立波士顿制造公司。随后,一批投资者的加盟让公司资金壮大起来,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卷土重来的年轻人如何起步。作为投资人之一的内森·阿普内顿很有信心,他将企业重组为一个注册资金高达30万美元的公司,并且通过出售股份继续吸引投资。不久,保罗·穆迪拿出研究成果,他利用水力带动齿轮和滑轮同时转动,使得多道纺织工序同步进行,大大加快了纺织速度。多个机器同时运行,工人们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即可生产。简单标准的生产模式如今看似普通,在当时却是个不小的提升。1814年,沃尔瑟姆工厂正式成立,一体化的生产方式让工厂顺利运营,收益颇丰。
1817年,年仅41岁的洛厄尔就撒手人寰。他糟糕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因为那趟欧洲旅程而恢复。在事业辉煌和身体健康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洛厄尔并不后悔,他已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引导者,对于整部美国商业史来说,他无疑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工厂激活了梅里马克河的经济,所在地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这个城市被命名为洛厄尔。世界记住了这个英年早逝的商人,他的贡献让美国提前进入工业时代。记住他的还有另外一群人,那就是他的女工们,当时人们称之为“洛厄尔女孩”。
1822年,洛厄尔去世五年之后,投资者们决定扩大生产,新建厂房,招募一批年轻女孩成为工人主力。洛厄尔曾留下遗言,这个博爱主义者要求给予大部分女工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所幸的是,即使洛厄尔已不在人世,公司的董事们还是继承着他的理想。这些没有地位、收入微薄的农村姑娘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工厂使用12小时工作制,虽然现在看来十分苛刻,但在当时高强度劳动环境中算是优待。工厂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卫生保健和再教育等福利,让她们为工作感到自豪,“洛厄尔女孩”成为无数年轻姑娘羡慕的对象。虽然工资只有男工的一半,但在那个不平等的时代,这足以让她们摆脱父亲或丈夫的经济控制,经济上的独立让她们的精神得到解脱,这为后来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
1834年、1837年的两次经济危机导致工厂薪水日减、女工罢工,但这些小风波并没有影响波士顿纺织公司善待女工的大宗旨。1840年,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前来参观工厂。狄更斯是大文豪,也是一位坚定不移的人道主义者,他一贯抨击英国产业制度下工人糟糕的生活条件。来到此地,他赞不绝口:“这里空气新鲜,环境整洁舒适,工作本应如此。”
洛厄尔的博爱精神和理想主义对企业家影响深远,人们不再认为工人就一定要在脏、乱、差、薪水微薄的条件下工作、生活,工人也应享有体面生活的权利。即使在后来的一百年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迫害日益加深,世界也从未忘记过,在波士顿纺织公司的工厂里,曾经有过一群幸福并自豪工作的“洛厄尔女孩”。
1810年,波士顿纺织公司已经拥有美国最大的工业产业链。到19世纪60年代,工厂的棉轴数量已远远超过美国南方11个独立州棉轴数量的总和,而洛厄尔工厂生产的棉布数量则达到全美的1/5,如此辉煌的成就注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之后,工厂的发展仿佛遭到诅咒一般,不明缘故地飞转直下,就连众多经济学家也未能找出确切原因。没过几年,洛厄尔的纺织工厂就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唯其精神直至今日得以永存。
虽然洛厄尔英年早逝,但他的理想改变了女工们的待遇,也为美国后世的男女平等权利打下基础。“洛厄尔女孩”的自豪感与今天大公司员工一般,令企业美誉度提升。同时,作为工业革命的领跑者,美国工业也因他带来的一体化生产制度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差距迅速缩短,来自彼岸的无数新发明、新技术被洛厄尔的效仿者们带入美国。
自此,美国正式踏入工业革命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