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探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探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城乡一体化模式从城乡统筹的本质要求,即共享融合发展切入,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广泛代表性。莱芜模式适应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代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共享融合发展的全域一体化时期。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探析

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而言,问题的焦点是: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主体?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积累,内生地完成农业的现代化升级,从而快速提高农民收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使得农业生产的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很慢,其中农业收入增长更慢。适当地引进外部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当前,地方政府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的整体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城乡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模式。

第一,“城市为主导,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即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要手段,通过发挥城市的经济辐射功能,为乡村提供市场和资金,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我国运用“城市为主导,以城带乡”模式的典型地区是北京、上海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优势,建立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延伸的互动对接机制,而且这类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心城区的产业和功能大量向郊区扩散,为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走出一条由大城市带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第二,“乡村为主导,乡镇企业拉动城乡经济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即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主要手段,通过建立合适的产业体系,扶植有发展潜力的乡镇企业,使乡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我国运用“乡村为主导、乡镇企业拉动城乡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地区有苏南以及浙江等地。这些地区充分发挥经济实力强,城乡差别小的优势,城乡联系渠道畅通,走出一条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第三,“工业为主导,城乡工业互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即使城市名牌大企业向农村渗透、延伸,实现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对接,使农村工业成为城市名牌大企业在农村的配套产业,形成城乡工业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城市工业拓展和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互动。推进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就是要引导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向农村渗透、延伸,在农村发展城市大企业的配套产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强化产业内部联系,提升农村工业的产业配套水平,提高主导产品当地配套率,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培育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的农村地区要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快农村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区域经济理念,实施以产业集群化为主的布局调整,突出资源优势,实现错位互补,培植新的增长点;要突出主导产业的培育,加快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农村形成若干特色突出、承接性好、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加工业基地;要充分利用农村空间广阔有利于工业规模拓展的良好条件,推进城市工业空间拓展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构建城乡一体的工业发展的崭新格局。(www.daowen.com)

第四,“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领域突破”的城乡一体化模式。通过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探索地区发展。这类地区通过在城乡一体化领域的创新,既推动了本地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又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这一模式的典型地区有成渝地区。该地区抓住国家试点机遇,积极推进全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集中优化配置,走出一条综合配套改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第五,“共享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模式。这种城乡一体化模式从城乡统筹的本质要求,即共享融合发展切入,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广泛代表性。山东省莱芜市在公共服务统筹上坚持城市主导、以城带乡的模式;在城乡产业统筹上坚持以乡村为主导,以农促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镇域经济推动城乡统筹;在城乡生产方式统筹上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在城乡医疗服务、城乡公共交通、垃圾分类管理等许多重要领域进行了突破,形成了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莱芜模式适应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代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共享融合发展的全域一体化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