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包干制,二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三是1998年后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实践。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样,财政改革也先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一步步转向理性建构与顶层设计,其间既有曲折反复,也曾获得过巨大的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对于财政与政治、行政、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对于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对财政制度的影响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对于相关国际经验及其约束条件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与经济强国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我国GDP总量已达51.93万亿,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已达到6200美元,进入了上中等国家的水平,经济大国的称号已当之无愧。下一步的历史任务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此相适应,财政制度也必须转型升级,构建起与我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一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流动性的特点,推动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渐实现。二是形成合理、稳定、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既有利于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地方治理。三是构建适合筹集财政收入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并重的现代税收制度。四是完善现代预算制度,保证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规范和高效。五是适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资源、环境保护。为此,需要在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方面重点着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