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明确的完整的概括,报告正式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下列主要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是其经济基础。改革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明确的完整的概括,报告正式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下列主要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是其经济基础。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从那时起,中国实际上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三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点都主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当然,发展也要科学地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经济方面就是要根本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就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微观基础。(www.daowen.com)

改革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和效益趋于提高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整体上看,197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1957年年均增速9.2%要高出0.6个百分点,比1958—1978年年均增速5.4%要高出4.4个百分点。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从总的发展趋势看,改革以后经济效益是趋于提高的。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更加巩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14.47万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2003年17.9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5.37万亿元。1978年国有企业的户均资产为0.04亿元,到2011年增长到5.90亿元。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25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8万亿元,上缴税金3.45万亿元,分别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43%和40%。二是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影响力、控制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0%以上,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三是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3.7万项。大型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125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26人;载人航天、绕月探测、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四是国有大企业不仅在中国经济中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而且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实力也显著上升。国有大企业成为2013年世界企业500强的重要力量,2013年世界企业500强企业中国入围企业快速增长到95家,其中内地入围企业86家。中国内地企业已经在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股东权益的份额贡献上占据第二位,在雇员总数上占据第一位。从相对份额看,中国内地入榜企业数量占比与营业收入占比、净利润占比基本相当。中国内地企业以占2013年世界企业500强17.2%的企业数量,创造了2013年世界企业500强15.81%的营业收入,实现了2013年世界企业500强16.67%的净利润。与2013年世界500强总体水平相比,中国内地入榜企业的业绩整体占优。上榜的内地企业的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分别为5.36%、1.33%、11.81%,分别比2013年世界500强的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高0.28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1.22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内地入榜企业的生产运营水平稍好于2013年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非公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元,体量很大,发展潜力亦很大。五年来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1.6%,这样的速度,可以反映非公有制经济这块的发展。还有,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资产投入所占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的比重超过60%,这也反映了它的力度。另外,非公有制经济这块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GDP所占的比重超过了60%,就业贡献超过80%。如果从新增就业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了90%。由此看来,它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大大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突出表现在:一是外资经济以其固有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对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起了示范作用。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如何由公有经济改革而必然释放出的大量冗员的就业问题。改革发端时公有经济有数以亿计的隐性失业,改革以来又新增了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就业问题,把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78年的5.3%降低到2011年的4.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这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