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前提和关键。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必须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十二五”规划已经确定,到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和服务能力。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坚持以用为本,将培养与引进有机结合,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实现经济强。
第二,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建立健全稳定支持和竞争择优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完善评价导向,鼓励科学家持续积累,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新学科的培育中抢抓重大原创性突破的机遇。优化学科和领域布局,努力在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前沿方向、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必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发挥好国家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引导企业更多关注和投入原始创新。
第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充实,着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示范应用工程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的核心载体作用,实现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关系民生的科学技术。(www.daowen.com)
第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完善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总结推广相关试点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创新法治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健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完善科技宏观管理,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引导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向创新发展聚集。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加强科学普及,强化科学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第五,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共享创新机遇中推进自主创新。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立足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实际,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支持企业、地方与高新区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国际学术组织、跨国公司等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围绕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与各国加强在能源资源、粮食安全、人口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科技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全面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各国共享创新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