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解析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包括转型和升级两个方面,转型是前提,升级是目标。增加收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资源环境可持续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内涵。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包括转型和升级两个方面,转型是前提,升级是目标。所谓转型,就是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实现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就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实现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政府主导和政策刺激,转向主要依靠市场竞争调节;就是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实现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要素数量投入进行低成本扩张,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和创新驱动。所谓升级,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坚持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有就业有收入的发展、资源环境支撑力提升的发展、科技和体制创新驱动的发展。具体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发展速度合理,是指经济增长既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又与潜在增长相协调,而且增长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经济发展不再依靠资源投入数量和规模扩张,不是靠政府投资的强烈刺激,而要通过提高要素质量、改进资源配置方式来实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体现在企业利润增加上,体现在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提高上。

第二,调整结构和鼓励创业,着力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就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追求的优先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搞不好就业,就会失去发展经济的主动权。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促进就业。由于经济发展、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降低,增长与就业的矛盾日显突出。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绝对数量巨大,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劳动力就业需求,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从这一关乎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改善民生福利的需要出发,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等途径,提高劳动力就业参与度,实现稳定性、实质性并兼顾专业技能与兴趣的就业,形成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

第三,保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增加收入,使人民能够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要保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使经济增长实实在在地体现为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如果经济增长率很高,而收入增长缓慢,就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阻碍企业积累和发展,制约政府更好地履行改善民生的职能,经济增长也将不可持续。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尤其是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97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世界主要经济体近年来这一比值一般在50%~57%之间,比我国2007年的水平高出10~17个百分点,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占比明显偏低。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目前基尼系数达到0.45,而且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增长与分配的关系,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分享性,随着经济增长使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人口比例等反映发展的社会进步指标逐步得到改善,实实在在地增加社会财富和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www.daowen.com)

第四,提高资源环境支撑力,着力建设两型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发展离不开资源,发展必然影响环境,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统一,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我国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增加,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下降,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增大。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社会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不高,因而容易造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但是,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不解决,发展就会“断粮”,民生就会“打折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克服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力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促进科技进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经济增长一部分由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导致,一部分由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导致。要素生产效率可以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指的是产出对于投入之比,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常用的两种;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之外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科技创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结构升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资源投入数量的增长推动的,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由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让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基础。现代市场经济与现代政府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相辅相成。我们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资源稀缺程度通过价格信号得到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代价得到有效补偿,市场经济特有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微观基础。二是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将被破除,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得以拓展、活力得以激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既充分开发又优势互补。三是现代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使得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有利于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产业集中度提高,从而促进产业层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