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经济强国的兴衰启示

世界经济强国的兴衰启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但是研究总结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从世界上已成为经济强国的国家发展进程看,大体上说都有以下“七个重视”。经济强国不仅是技术原创能力的强国,同时也是能够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国家。因此,经济强国的技术创新是连续的、集群式的技术开发,具有明显的收益递增效应,是维持经济强国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的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主导与优势地位的获得,是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中形成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路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条件和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纵观这些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纵然殖民扩张和财富掠夺等暴力方式伴随着每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依靠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实现经济崛起已不可复制。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走对外扩张的老路,只能走和平发展之路。[18]但是研究总结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从世界上已成为经济强国的国家发展进程看,大体上说都有以下“七个重视”。

第一,重视世界历史的发展机遇。一般地说,机遇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偶然性以其非确定的外在联系和多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被表现于事物和事物过程。机遇之归于偶然,首先是一种与必然相对的逻辑规定。从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算起,纵观在这500余年中世界经济强国留下的发展道路与经验教训就会发现:每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都是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紧紧地抓住历史与现实赋予的战略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深刻的调整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掀起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应紧紧利用好这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经济强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依靠不断的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断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各个经济强国普遍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致力于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如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研究领域,利用风险投资市场机制引入技术创新领域,以优化、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各大国也都非常重视应用技术的改进和转化,善于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成果,通过逆向工程开发出适应本国国情的技术创新系统,从而为经济强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经济强国不仅是技术原创能力的强国,同时也是能够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国家。它们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为本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为战略利益服务,既降低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和成本,也便利了技术的直接掌握和使用。

因此,经济强国的技术创新是连续的、集群式的技术开发,具有明显的收益递增效应,是维持经济强国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不仅可以保证大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增强产业的知识化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

第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经济学家认为,资本是指一切能带来价值增值的生产要素、产品等经济量的总称,它存在于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中。人力资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指出一国国民所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则是经过前期投资并已经实现了的资本。[19]后来,美国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无一不是依靠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创建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为实现经济崛起提供有力支撑与必备条件。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有者关心的重点在于如何使员工更能适应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运行,关心的是物质资本的边际利润率,由此企业员工更多的是从属于物质资本,受物质资本的支配。人力资本得以形成并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后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保健投资,即通过对医疗、卫生、营养、保健等服务来恢复维持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由于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人的体力,而后者又是人的智力和精神活动的基础,因此,保健投资是其他各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基础。第二是教育投资,即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来获得在各种正规的学校里系统地接受初等、中等、高等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它是整个人类资本投资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教育越发达,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品格越高,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量就越大。[20]第三是在职培训,又称作非正规教育投资,主要是指在正式的学校以外由企业和其他机构为职工提高生产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能而举办和提供的教育与培训。在职培训更贴近于生产实践,更侧重于实际生产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第四是人力迁移投资。即通过花费一定的成本支出来实现人口与劳动力在地域或产业间的迁移与流动,变更就业机会,以便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偏好,创造更高的收入。

第四,重视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纵观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重视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是实现经济崛起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强国崛起的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伴而行、相互促进,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虽然总体上持续的时间较长,但都有过城镇化较快推进的时期,而且这个时期往往也是工业化较快推进的时期。特别是德国和日本,最为突出。从1781—1910年,德国城市人口从1482万增加到3896万,城市化率从36.1%增长到60%。其中,1890—1900年,城市化率由42.5%提高到54.4%,10年增加11.9%,每年平均上升近1.2个百分点。[21]日本城市化率更由1950年的37.5%猛增到1955年的56.33%,城市化率5年上升18.83%,平均每年提高3.766个百分点,而且从较长时期来看,日本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其城市化水平从1950年的37.5%上升到1980年的76.19%,30年提高了38.69%,平均每年增长近1.3个百分点。(www.daowen.com)

第五,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经济学一般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资源禀赋、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但是,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有力保证,那么这些生产要素就必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率。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充分表明,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主题就是研究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因此,破除阻碍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进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创新。一个经济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保证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交换,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才能更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要求,加快体制改革步伐。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积极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强国梦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世界经济强国崛起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六,重视海洋强国战略。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史,其实质就是海洋强国的发迹史[23]。葡萄牙于15世纪控制了地中海大西洋的交通要道。至16世纪初期,已经建立了一个从直布罗陀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至远东的庞大帝国,成为当时欧洲的海上强国。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出航,西班牙由此踏上了海上强国之路。至1550年,通过血腥的海外扩张,西班牙统治了北美的大片地区、中美及除巴西的整个南美洲。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8世纪的英国,正是依仗其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击败了荷兰的海上有生力量,并将海洋军事、殖民扩张与国际贸易这三者结合起来,成就了“日不落帝国”。此后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经济强国都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先盛于海洋,后盛于世界。

当今的美国更是重视发展航空母舰、潜艇等海洋军事力量,并积极控制海上战略要地和建立海洋战略基地,将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紧紧与海洋强国战略捆绑在一起,为巩固其经济强国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重视对外开放战略。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崛起。[24]

18世纪的英国通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将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倾销到世界各地。美国利用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并利用在国际金融、国际政治中的强势地位,不断巩固美国的经济强国地位。德国和日本都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与分工体系,适应世界市场体系的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从而为经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在迈向经济强国的征程中,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