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看,15世纪以来,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3]世界历史波澜壮阔,而大国与强国的兴衰则构成了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但有关经济强国的内涵和定义,学界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
张幼文的研究指出:一个国家可以称之为经济强国应当具备世界领先的经济规模与中等以上的人均产值、名列前茅的贸易总量与具有绝对优势的现代产品、代表世界发展水平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在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主动地位、科技先进并具有把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充分拥有代表知识经济发展的广义上的生产要素、具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和发达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体制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外抗风险能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强有力的政府、在国际经济体系及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格局中具有地位等十二个方面的内涵。[4]吴敬琏通过研究500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认为经济强国具备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了法治、实行宪政民主、保证思想和学术独立、“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逐步形成等五个方面的特征。[5]吴立贤的研究则认为:经济强国的内涵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在经济总量上占有一定优势,而且要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起到引领作用。[6]
应当说,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强国曾有过不同的含义。在殖民时代,经济强国意味着坚船利炮,意味着“日不落帝国”,意味着奴役和统治世界。在工业经济和旧国际化时代,经济强国意味着“世界工厂”,意味着世界农村依赖于它。而在战争和冷战时代,经济强国则往往与一国货币的国际主导地位相联系,“金元帝国”成为二战后经济强国美国的代名词。前资本主义强国是依靠海外掠夺发展起来的,航海技术的领先使这些国家率先走向世界,建立了殖民地,成为第一批世界经济强国。18世纪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与世界市场分不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为其提供了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原料与产品市场,只因有了世界市场,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才可能存在。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的扩大、要素流动的加速、直接投资的加速形成、跨国公司的兴起、国际社会的合作方兴未艾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经济强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内涵。我们认为:一个国家能够称之为经济强国,应当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人均收入;第二,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具备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第四,具有高度的城市化,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第五,具有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发达稳健的金融体系;第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这六个方面构成经济强国的核心内涵。[7]
从经济强国的内涵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量化经济强国的基本内涵。目前学界有关经济强国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中,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幼文等人的研究。张幼文的研究认为:经济强国的国际比较研究不同于国际竞争力报告和综合国力评估,经济强国研究是对各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数量化比较。他提出了一个三级三层的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并计算出了各级分类指数和强国综合指数,并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以指数形式形成了分析。通过纵向的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国际比较,勾勒了世界主要大国作为经济强国的成长曲线,并指出中国迈向经济强国历程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依然存在的差距。(www.daowen.com)
学术界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服务业产值占比[8]、城市化率、国际储备货币占比[9]等五个综合指标来表征和量化经济强国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见表51)。我们的研究参考了现有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一个国家迈入经济强国的理论阈值。“专家调查法”又称“专家打分法”或“专家评估法”,是相关领域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某一问题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较难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表5-1 世界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的指标体系比较
*为简化起见,该表格未列出二级指标体系。
**该理论阈值以世界经济强国指标为参考标准。
资料来源:参考了IMD、WEF等机构关于进行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的相关指标。
我们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的研究结论认为,一个国家迈入经济强国的门槛条件有五个: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至少要达到6%。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要进入世界前五名的行列。三是服务业产值占比要超过70%。四是城市化率不能低于70%。五是国际储备货币占比要超过4%(见表51)。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经济强国时,并不一定要求这个国家在这五项指标上都迈过理论阈值。通过“专家调查法”进一步得到研究结论:在迈入经济强国理论阈值的五项指标中,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门槛条件,就可称之为“经济强国”。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在这五项指标上全部都超过了理论阈值,日本只在“国际储备货币占比”指标上与超过4%的阈值要求相差了0.1个百分点,而德国只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指标上与超过6%的理论阈值相差了1个百分点,其余国家则至少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指标达不到理论阈值的要求(具体数值见下文的分析)。故可认为:美国、日本和德国是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