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回顾与思考

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贸易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综合指标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史正富将中国这一经济增长过程称之为“超常规的经济增长”。高储蓄与高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

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回顾与思考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前路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与1978年相比较,2012年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27.8倍,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08.9倍[2]。从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贸易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综合指标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多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第一,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首先是经济大国,经济大国首先要有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总量。据统计,1978年,我国GDP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GDP达到7301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2012年我国GDP超过74260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

第二,我国部分省市经济总量或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094美元,在世界上的排名较为靠后,但从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发达省市来看,某些省市的经济总量或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世界上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GDP总量分别为:57067.9亿元、54058.2亿元、50013.2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这三个省市的GDP总量已达到90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值已经接近或超过荷兰、瑞士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2012年天津、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人均GDP分别为:15069美元、13967美元、13565美元,这个数值已接近或超过波兰、匈牙利等一些欧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三,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产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根据联合国统计,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到2012年底,我国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

第四,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一个国家与世界经济联系的表现结果,贸易进出口总额则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据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2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866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并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五,我国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而到201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3116亿美元,这对于我国继续运用外汇储备支持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整个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www.daowen.com)

学者史正富将中国这一经济增长过程称之为“超常规的经济增长”。[3]西方经济学者通常运用贡献分解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源泉,一般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方面来对经济增长加以分析。

劳动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劳动数量的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配置效率的提高。[4]根据蔡昉、王德文的测算,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上述三种因素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份额分别为23.71%、23.7%和20.23%,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合计达到67.64%。[5]因此,劳动投入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从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2012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7亿,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9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见表3-1)。在这一过程中,就业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就是“人口红利”的来源。此外,劳动投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劳动配置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使得劳动力配置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3-1 我国总人口与就业人口统计(1978—2012年)

再看资本积累。按照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最根本差距在于人均物质资本量的不同,为了实现自我增强的经济增长,投资占收入的比重必须从5%提高到12%或者更高的水平。高储蓄与高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向城市、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即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1978—1991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为28.85%,在1992年到1996年经济高涨时期上涨到35.4%,此后逐渐回落。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20.3%,这一增长率不仅高于经合组织国家,也高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前文已做过分析,总体上看,我国TFP呈现出上升趋势。2011年,我国TFP水平值是1978年的2.6倍,这说明我国在技术进步等方面,对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