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19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了《落日的辉煌》一文,引发了全社会关注。中国的封建盛世无疑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时期,换句话说,封建盛世就意味着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因此,分析封建盛世的形成及启示,对我国今天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项斯言的研究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善于深刻汲取历史上盛世兴衰的经验和教训,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9]当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发展特征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封建盛世与经济大国、经济强国之间的关系。
从目前学界来看,何谓封建盛世,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究竟符合盛世的有几个,这些问题还有争论。学者张世平的研究指出:虽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标志,但所有的“盛世”又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即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社会祥和等共有的标志。[10]侯杨方的研究则表明,“盛世”是国内政治长期稳定、和平,经济实力持续发展,国力强盛,威服四夷,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算作是盛世。贺润坤的研究认为:封建盛世即为封建治世,是指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或阶段中,由于封建统治者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实施鼓励生产、减轻赋役的政策,因而出现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秩序安定的局面,即可被誉为“盛世”。[11]从以上的研究来看,虽然对“盛世”的定义和表述不同,但基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来表征封建盛世的内涵。
第一,从经济角度看,封建盛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经济繁荣。有学者运用现代经济计量的方法来衡量封建盛世的经济总量,主要以安格斯·麦迪森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主,但目前还缺少较为一致的统计结果。对我国封建盛世经济总量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研究还缺乏相关的历史数据,较难得到大家公认的实证结论。事实上,从我国的相关历史论述中可以获得一些关于封建盛世经济繁荣的感性认识。如“文景之治”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等论述,贞观时期则有“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表明封建盛世经济繁荣是其基本含义之一。
第二,从政治角度看,封建盛世必定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纵观我国历代封建盛世,政局稳定与国家统一是出现盛世的基本前提之一。如唐太宗在其位时被各族首领推尊为“天可汗”,说明当时国家是完整统一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当时的民族关系处理是很成功的。在封建盛世时期,封建统治者往往善于选贤任能,惩腐奖廉,能够使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地运转起来,能够较好地处理多民族之间的矛盾关系,以保障政局稳定。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朝代来看,无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第三,从文化角度看,封建盛世往往具有发达繁荣的文化,这也是形成盛世的重要原因和标志。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在贞观时期盛极一时,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和创造繁荣的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盛世,往往孕育了很强大的文化力量,能够有效影响到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并由此形成一种文化张力,这种张力即今天我们所讲的“软实力”。应当说,发达繁荣的文化发展也是封建盛世的基本特征之一。
综上封建盛世的基本特征和含义,我们可选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三大封建盛世加以分析。
中国历史盛世开创点是西汉,西汉王朝是在亡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刘邦和他的文臣武将大多是原来秦朝的社会底层人物,基本都品尝过秦政的苦楚,采取了缓和农民敌对情绪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崇尚节俭,不滥用刑法等。西汉社会由此步入“人给家足”的发展道路,一时出现封建史学家称誉的“文景之治”局面。“贞观之治”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亲历隋朝末期社会大动荡,倍加注意吸收前朝的经验和教训。他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得力措施,在短短的23年时间里,就把天下丧乱、经济萧条、民心不安的乱世治理成经济繁荣、政局稳定、文化繁荣的盛世。而“康乾盛世”则是中国封建盛世的一个顶峰,其繁荣景象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胜于前朝。《落日的辉煌》一文作者写道:“康乾盛世在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2]应当说,这是对康乾盛世的一种客观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程度。
封建盛世的出现既带有历史的偶然性,又有历史的必然性。纵观三大盛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程,我们可从经济的角度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三大盛世在经济上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孟德成的研究表明,这些盛世都出现在王朝建立的初年,基本都是在前代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些盛世开创者都极其重视民众的作用。[13]为了恢复王朝的经济,封建统治者逐渐建立起来了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生产的经济门类。比如,在西汉文景时期中国的冶铁业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唐太宗时期,制定了相关法律,对农忙季节擅自征发徭役的官员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些政策对盛世的出现起到了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第二,三大盛世在财税政策上都采用了“薄税赋”的政策。这一项政策不仅缓和了农民的敌对情绪,而且巩固了盛世的政权。盛世时期的这几个朝代都对农民采取了减免田租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盛世奠定物质基础。汉景帝时期制定了“三十税一”制度,什一税收比例较之前朝有了大幅度的减轻。唐太宗时期,制定了“均田制”和减税政策,规范经济社会秩序,大力发展生产。康乾时期,对王朝的财税制度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既保证了清朝政府的税收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为盛世的出现起了明显作用。
第三,三大盛世都采取了“轻徭役、重农本”的经济政策。这些王权都是建立在战争基础之上,进入和平年代以后,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让士兵罢归回乡,让他们还原为农民,这样就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古代采取的是“农本主义”思想,而这些封建盛世更是将农业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汉时期,全国的耕田数就达到800万顷左右,人口接近6000万,充分显示了“文景之治”时期“轻徭役、重农本”政策所取得的成效,这在其他盛世同样可以看到相似的情形。
当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已成为历史,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今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系统而合理地总结三大盛世对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一些有益启示,对于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实现经济强国梦会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第一,发达的农业是经济强盛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从秦汉到唐代中叶,封建国家采取刚性政策措施干预农业,并直接深入农业微观经济领域,以国家的力量促进农业的繁荣发展,这是促使封建盛世出现的重要经济基础。[14]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虽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发达的农业依然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强国的基础。李克强总理提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15]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六项任务中的第一项来抓,足见农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是一个初级产业,其生产剩余的能力是工业和其他产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三大盛世的出现来看,无一不是依靠发达的农业而崛起,只有拥有坚实的农业基础,才能有效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体制机制的变革是经济强盛的保障。从三大封建盛世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采取“休生养息”的藏富于民政策,还是“轻徭役、重农本”的经济政策,都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在既有社会制度框架下,不遗余力地推进体制机制的变革,为促进封建盛世的崛起提供了前提条件。以“文景之治”为例,汉文帝前后两次进行封建税赋体制变革,“除田租税之半”,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一度甚至还全免田租,长达十二年之久,这些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文景之治”的出现。[16]此外,包括盛世君主不断推进对人才任用制度、财税制度等方面改革,为封建经济的强盛提供了制度保障。从今天来看,这启示着我们: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的繁荣与强大,就必须适时调整利益格局,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的地方,为经济强盛提供有效保障。
第三,良好的政策措施是经济强盛的支撑。从三大封建盛世的崛起来看,作为封建统治者励精图治,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制定良好的政策措施是实现经济强盛的有力支撑。从“文景之治”来看,虽然“重农抑商”思想主导着经济政策,但其相对宽松和良好的手工业、商业政策,为西汉盛世的开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同样通过良好的政策措施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目的。今天,我们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合理地制定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实现经济强国梦的应有之义。
第四,藏富于民是经济强盛的重要动力。三大盛世之所以称为“盛世”,而且发展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都把与民休息的政策放到了国家发展的第一位,依靠百姓的内部力量实现了经济强盛。从今天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一方面要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激发民营经济的内在活力,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民营经济与公有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藏富于民”,从而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经济强国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