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用集体智慧的求助方案最佳

利用集体智慧的求助方案最佳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大多数人不仅利用集体智慧,而且还参与创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集体智慧。在24小时期限内结束,集体团队的棋阵由所有参与者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集体智慧可以定义为某种形式的网络化,即互联网,它是由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引发的。集体智慧不仅仅是所有文化在信息数量上的贡献,同时,它也是质量上的贡献。直至今日,参与者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

帕特里克·蒙哥马利教授(Patrick Montgomery)是麻省理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同时也是麻省理工集体智慧中心的创始人和主管。他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集体智慧的演讲。在演讲开始,帕特里克教授提出了两组问题,第一组:有多少人看过维基百科的网页?有多少人在维基编辑过至少一次内容?第二组:有多少人用过Google?有多少人建过网页?

对于两组问题,对第二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人都协助形成了集体智慧,而每组第一个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人则利用了这些内容。看来大多数人不仅利用集体智慧,而且还参与创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集体智慧。只要有人就有集体智慧,家庭、国家、公司、部队、团队这些群体至少有时会带点集体智慧来行动。

近来,我们看到谷歌、维基百科、易趣等,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例子。它们的规模和出现方式都是信息科技之前不可能有的,而互联网让这些在今天变成可能。集体智慧中心研究的核心是:人和电脑如何连接起来,让他们可以集体地做出更有智慧的行动,让以前任何人、群体、电脑的连接都相形见拙。为了让人和电脑比以前任何群体更有智慧地连接起来,至少要做两件事:收集适合的人和电脑并通过适合的方式连接起来。

有两个例子对这些新事物中的可能性提出了很有趣的建议,一个是美国太空总署的“点击者”项目,行星科学家要做这样一件事,就是清点他们研究的行星上陨石坑的数目,这是必须的,但困难、枯燥、花时间。几年前,美国太空总署进行试验,把火星表面的图片放到网上,让志愿者在图片上标记陨石坑。只需在陨石边缘点击四点标记,就自动画上红圈,通过这实验,有超过80000名志愿者在网页上找出了火星表面超过200万个陨石坑,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志愿者标划等级的均值和专业科学家标划的同样准确。

第二个例子,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与世界对弈的故事。众所周知,卡斯帕罗夫是1999年国际西洋棋冠军。赛事举办时,他对弈的对手是世界上任何人,并以集体团队和他对弈,每一步棋,双方的时限各为24小时。集体团队有几千人,他们可以看到卡斯帕罗夫的棋阵,可以在网上讨论区线上讨论,西洋棋有5位国际西洋专家评论每一招棋,并给出建议。在24小时期限内结束,集体团队的棋阵由所有参与者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这之前卡斯帕罗夫是大热门,因为以前试过很多回,这次集体团队惨败,卡斯帕罗夫胜出,大概下了62招棋。最后他说,这是他这辈子下得最苦的一局,事实上他相信这是国际西洋棋史上最精彩的一局。

帕特里克教授的美国太空总署的“点击者”项目和“卡斯帕罗夫与全世界对弈的故事”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集体智慧的魅力。这些集体智慧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体现。集体智慧最先是昆虫学家威廉·莫顿·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提出来的,他发现蚂蚁群体个体间合作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变得是一个单一的有机体,表现得像一个动物的细胞,聚集的蚁群看起来像一个“超有机体”。集体智慧可以定义为某种形式的网络化,即互联网,它是由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引发的。集体智慧凭借交互性来提高现有知识的社会共享。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一个在新媒体和媒体融合领域的主要理论家,依照他的学说,集体智慧可以归因于媒体融合以及共享文化。集体智慧不仅仅是所有文化在信息数量上的贡献,同时,它也是质量上的贡献。

塔博·朔尔茨(Trebor Scholz)是纽约州水牛城分校媒体研究系助理教授,也是一名研究集体智慧的研究员,他创办了分散性创造力研究所。他对集体智慧做了更深一层的解读:现今社会环境并不安全,公众感到恐惧,更多社交被推至网络世界,据统计MySpace有5100万至1亿7000万人,Facebook有8000万人全都突然走向网络,如果我们将现在出现的所有集体智慧看做是强大的资产,诸如趣味、快乐、轻松、约会类的活动,我们不会太多地考虑到这是劳动。意大利的自治论者保罗·维尔诺(Paolo Virno),他从这样的角度谈论劳动:“劳动不再是生产物件,而是作为发言人的专业表现。”人们放在YouTube和MySpace上的东西,人们更新MySpace的网页内容,这就是劳动,也是我们在这里谈的劳动。这些人做的劳动就是评论、标记、评级、转发、阅读、订阅、再贴、连接、修改、在混合、分享、合作、喜好、协作、嬉戏、玩乐、闲聊、八卦,你可以说这是生活在劳动,是社会生活自身的商业化。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种完全表现出集体智慧的媒体。刚开始成立时,负责编辑的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但他们只收集了几百篇文章。两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后来2001年1月维基百科的总裁威尔士将这些文章贴到一个wiki网站上,并且邀请访问者对之做出修改和增添新的内容。这个网站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后沿用其大部分页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浏览器进行阅览和修改这种管理模式。因为维基用户的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维基百科也被称为时代和人名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非集中于中国大陆。东南亚拥有庞大的华语使用人口,但当地华人人口没有反映在该地区相关文章的书写量上,可能与东南亚华人多使用粤语、闽南语、客语或是当地华人已失去华文书写的能力有关。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大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少数小学生的参与。

截至2007年11月,中文版共有90位管理员,其中有6个来自北京,5个来自上海,7个来自广东、19个来自台湾、15个来自香港、4个来自澳门,剩余34个来自其他地区。截至2013年1月,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15万个条目,而全球所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www.daowen.com)

维基百科是由全球无数志愿学者、玩家、学生等有知识的人共同建筑的,该计划的参与者叫做维基百科人。直至今日,参与者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事实上,维基百科不能说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创造性运用技术的方式,但对一种先进技术来说,能把它用好其实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本全球各国人民编写负责的百科全书是体现集体智慧的力量的最好例子。

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公司的首席执行技术官科里(Cory Onndrejka),也是“第二人生”的创造者。林登实验室公司创造了“第二人生”。“第二人生”不是一个游戏,不是一个网站,而是用户建立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平台。

这和传统的游戏不同,传统的游戏是这样的:花两千万、五千万或者一亿美元来创建内容,把东西拷到光盘上,送到人们的手中,人们买下,游戏结束。这可能是最大的分歧,游戏有特征角色:游戏有设定的冲突,也设定了结果,而“第二人生”没有这些东西。“第二人生”有多大?它当然没有MySpace和Facebook的规模,看看它的具体规模:如果要模拟一下的话,大概有650平方公里相对大面积的一个地方,和新加坡差不多,从经济上看,国内生产总值大概是6000万美元一个月,它的内在经济约值6000万美元,国内生产年值7亿5千万美元,这等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水平了。这是集体形式各自尽力创作的巨大价值。

群体智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利用,并且逐步渗透到更多的行业之中。麻省理工集体智慧中心尝试以维基百科的形式写一本商业著作,已经有四千多人报名参加项目;有个项目希望能集聚智慧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利用数千人的集体智慧帮助指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我们能做什么;有个项目希望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来进行预测,例如产品销售,或者预测个别病人使用不同药物治疗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集体智慧也在政党中有所体现,例如美国政府动员了大批人员来制定政策,选举候选人,以及资助和运作竞选活动。集体智慧在股市上也有应用,由于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快速传递大量信息的能力,在长期或者甚至是短期应用中,使用集体智慧来预测股票价格和股票价格走势,专业的或业余的股票分析师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创建一个关于具体股票或者整体股市的总的意见。在数学方面,“集体智慧商数”作为一个能确定略微增加的、由参加集体的每一个新个体所增添的智能,利用度量来避免群体思维和愚蠢行为的模型,将生命和信息建模为抽象的附有数理逻辑表达式的信息分子。它们在抽象计算空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线程的推理过程,即是集体智慧的一种表现。

集体智慧,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属于社会学、商业、计算机科学、大众传媒和大众行为的分支学科,研究从夸克层次到细菌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层次的群体行为的一个领域。通过分化与整合、竞争与协作的创新机制,标志着人类社区朝更高的秩序复杂性以及和谐方向演化的能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集体智慧解决企业遇到的危机与难题,也可以将集体智慧运用到管理过程中来。集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智本管理等思想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予以创新,集智管理本身有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管理团队并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是管理者智商的表现。不能有效开发团队智慧的管理者是喜欢表现自我能力的小聪明者,所谓的大智若愚、垂拱而治其实是对能够开发团队智慧的优秀领导者的比喻。

开发团队智慧最关键的一项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所谓头脑风暴成功的关键也是让团队成员的想象力自由发挥。通过汇聚、激发、整合、倍增和应用集体智慧而生成极具价值潜力的智慧产品,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核心资本。集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价值创造,增强竞争优势。

集智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他管理的终极目的并无二致,都是为了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但集智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要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这也是集智管理在新的经济时代之所以必然出现的直接驱动力。集智管理提供相应的工具收集、整理与各成员密切相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如报告、总结、电子数据表、参考书等,同时,激发、倍增集体智慧的方法和流程能不断丰富知识的内容,有利于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取得新经验、获得新成果、创造新记录。这种智慧应用在管理上无疑是对整合组织中各种思想、各种知识和各种创意所必不可少的措施与手段,是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体知识集体化的途径。集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既继承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智本管理等思想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予以创新,所以集智管理本身有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