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任务,企业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等。
一、成本会计机构
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是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应在专设的会计部门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另外,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也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成本会计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机构内部,可以按成本会计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分工,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成本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基本方式。
所谓集中工作方式,是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厂部成本会计机构及时地掌握整个企业与成本有关的全面信息;便于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处理;还可以减少成本会计机构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但这种工作方式不便于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和职工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成本信息,从而不便于成本的及时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的推行。
所谓分散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除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以及汇总核算外,还应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工作一般仍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分散工作方式的优缺点与集中工作方式正好相反。
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结构繁多,会计人员数量较多,为了调动各级各部门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一般采用分散工作方式。小型企业为了提高成本会计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费用,则一般采用集中工作方式。(www.daowen.com)
二、成本会计人员
在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适当数量的思想品德优秀、精通业务的成本会计人员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我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1996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体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六项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家在有关的会计法规中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以及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成本会计人员也是完全适用的。
成本会计机构和成本会计人员应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并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为此,成本会计人员应当经常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在向有关人员和职工宣传解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以及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计划和目标的同时,督促他们贯彻执行。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
三、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具体依据。因此,正确地制订和执行成本会计制度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的有关规定,并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动群众讨论,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具体和直接的依据。
成本会计制度一经制订,要认真严格执行,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成本会计制度也必须适当地修改。制度的修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既积极又慎重,不能轻易废除原有制度。在新制度未形成之前,原有制度要继续执行,以便使成本会计工作经常处于有章可循的正常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