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战略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家队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代表,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企业家,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竞争的成败、企业的命运、职工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弱。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有的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有的企业由亏损转为盈利;有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的企业则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领导的素质大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不同命运。
企业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企业家当先导,挑重担,作贡献,扛大梁。首先,市场经济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当先导。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经营形式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市场购销的进行,都需要企业家当先导,市场好比演戏的舞台,体育比赛的赛场,或如斗智斗勇的战场,都需要一大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企业家去探索、去实践。
其次,社会稳定需要企业家挑重担。一些企业发不出工资,影响职工的生活,影响社会的稳定,迫切需要企业家改变困境,改变现状创造新的前景。
三是财政需要企业家作贡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交商各企业,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税收,企业兴,则财力旺,企业状况好,则财政的日子好过,社会欣欣向荣。
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企业家扛大梁。搞好企业,对经济建设、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把企业搞好,才能活跃社会经济,夯实社会的基础,改善职工的生活,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建设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领导经过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厂长经理国家统考,全面开展岗位培训,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培养了一批与当时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不少厂长经理对面向市场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现有企业的领导,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对市场经济不尽熟悉,对市场规律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的知识经验不甚丰富,诸如市场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国际市场的行情与发展趋势,科学的预测与决策,经济情况的变化与应变,仍缺乏必要的能力与智慧。这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是不适应的,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观念不适应。一些同志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待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问题,在新体制下遇到深层次的问题时,往往打不开思路,特别是老的大中型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营管理旧观念,也就是所谓“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这些旧观念长期束缚着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思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旧观念,代之以新的思想观念。这就是要树立用户为上的观念;改变单纯的生产观念,树立效率和效益观念,改变吃国家“大锅饭”的观念,树立自负盈亏的风险意识;改变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精神状态,树立自主自强的企业精神,彻底“换脑筋、调角度、变思路”,努力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
二是知识经验不适应。许多企业领导不熟悉市场经济的规律,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举措缺乏深入理解。尤其缺乏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的金融、财税、财务、外贸、法律、外语、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不善于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手段发展自已和保护自已。客观情况是,现有企业干部,大多数是学理工搞技术的,缺乏管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知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将更多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更深刻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们还缺乏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知识经验,亟待改变这种状况。
三是领导决策能力不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材料统一供应,产品统购统销,资金统一调拨统一供应,产品统购统销,资金统一上交统一下拨,劳动力统一招工统一分配,计划一统到底,实行国有国营。这种体制下的厂长经理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决策问题,也不承担经营风险,形成了缺乏独立决策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走向自主经营,如何科学地预测市场,实事求是地决定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组织生产和销售,开发市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筹措和投入资金,成为摆在企业领导面前的大问题。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科学地预测和决策,才能减少盲目性,避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赢得主动。
四是经济管理人才结构不适应。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性的高层管理人才,市场经济急需的营销、财会、金融、外经外贸、外语、计算机和信息、法律人才相当不足。据统计,每个企业平均有正副总工程师0.7人,正副总会计师0.18名,正副总经济师0.11名,除因体制关系,不少企业的这些职务是由正副厂长兼任外,此类人才难选、缺乏也是重要原因。概括起来,可谓是“一高、两低、三缺”。即年龄偏高;文化低、职称低;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人才皆缺。这样一个企业干部状况,与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市场竟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厂长经理“三总师”,要在国内外市场上求生存、图发展是很困难的。应当充分认识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切实可行、坚决有力的措施,大力造就高素质的宏大企业家队伍。
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企业家队伍,一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邓小平同志从实现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指出,“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要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必须要造就宏大的包括企业家在内的知识分子队伍。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回顾二十世纪的100年,前50年是热战(两次世界大战),后50年是冷战,搞军备竞赛。展望二十一世纪,已由军备竞赛转变为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关资料反映,全世界每小时有20多项重要创造发明,每天有6千至8千篇论文发表,每年出版60多万种图书,知识更新由过去的30年一个周期缩短为每10年一个周期,甚至更短。信息革命、材料革命、能源革命相继发生,这些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人才竞争,“三军易得,良将难求”,只有造就一支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宏大人才队伍,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在主动地位并赢得胜利。
二是要确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标准和制度。应冲破计划经济的选人用人规定,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人用人标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家,既区别于党政干部,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既非单纯从事某一工作的专业人员,也不是只有书本知识的书生;而是懂经济、会管理、有胆有识、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善于驾驭市场、引领潮流的实干家。这就要按照新的标准,广招贤能,打破部门、所有制、身份、地域、国界,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为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用人标准,建立企业家人才库,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奖惩制度等,从总体上准确地掌握企业家的文化程度、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经营业绩、成长情况,进行定期的动态分析,科学地进行考察、选拔、使用、培训、交流、奖惩,保持企业家队伍的群体规模和人才结构。(www.daowen.com)
三是要进行良好的培养提高,不能自生自灭。包括企业家必备知识的岗位培训,重大改革开放举措的适应性学习、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的高学历教育,以及国内外的考察实习等。使他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发展趋势,精通经营管理的知识方法,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了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决策应变能力。
四是培育现代企业家产生、成长的有效机制。企业家人才市场的机制,包括人力资本观念、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董监事会机制、法律以及审计等。
要树立人才资本观念,摆正人才与资本的关系。传统的资本概念是生产资料与货币的统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技术、信誉也成为资本,叫“无形资本”。这样,资本就有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两大类,但是在资本的转换过程中,人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联系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的纽带,是资本转换和增值的动力和发动机。如果离开人才的作用,这些资本是静态的,而人才则是最积极、最主动、最活跃的部分,所以,富于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对于企业家人才来说,其能力和信誉,就好比财产损失风险。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自已的人力资本价值,努力使人力资本价值增值,是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厂长经理如果经营失败了,就丧失了人才资本价值,也就失去了一切,成了失业者。所以作为经营者,虽然他不一定是公司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但他却是自己人力资本(即经营能力和信誉)的所有者,尽管从逻辑上说,他们不会像真正的所有者那样关心公司资产的收益、增值等,但他们也绝不会用自已的人力资本去冒风险,使自己失去人力资本。一般来说,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的收益率和增值率,最终取决于公司资产的经营情况。由于这个原因,经营者滥用权力或者对公司资产不负责任的事是不容易发生的。
在完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也很难在没有经过市场评估和社会认可的前提下,仅仅依靠与个别人的关系而为一个公司的经理的;另一方面,公司的经理人员也非常清楚他们的经营成败对自已的名誉、地位和发展前途意味着什么。如同球队主教练,球队的比赛成绩上升,则续聘;如果球队的成绩不佳,连吃败仗,还有什么资格继续担当主教练的重担。
企业家的这种自我约束在公司破产时可以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由于申请破产的公司可以通过改组而获得生机,政府一般不对其采取保护和收购措施,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基本上取决于经营者的资助和保护来避免公司的破产,虽然破产公司的财产损失由股东承担,但破产公司的经理人则身价降低,要失去职业,甚至断送作为公司经营者的职业生涯。这种损失对于以自己的经营能力为依托的经营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来自自身人力资本方面的约束是对企业家最硬的行为约束。
除了经营者自身的约束而外,还有股东对企业家的间接约束,即股东通过买卖股票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者的去留。或者是用手投票,即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来影响经营者的去留;或者用脚投票,“使绊子”。当股东对现任经理或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意时,就大量抛售股票,导致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引起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公司信誉下降,同业拆借困难,公司负债率上升,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破产倒闭,“用脚投票”使经营者不能不高度重视,
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还引起别的公司对公司的合并和收购。收购公司通过优惠于股东股票的价格,大量收购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使被收购公司失去独立地位,形成从属公司。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一般不会受财产损失,甚至会获利,但对被收购公司的经理人员则要被改组或撤换。因此,公司被收购,是对经营者的一种强有力地约束。
完善相关法律,发挥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机制。法律的约束。法律明文规定公司经营者的职责权利,不得滥用权力和侵害公司资产;并由专职的执行机构来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对于破产倒闭的公司,除了要调查经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发生渎职行为,并禁止这些公司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或永远不得担任经理,董事等职务。
还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社会公众及舆论监督,行业协会中以成员的职业操守教育,都是对企业家的监督约束机制。
五是要改善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企业家影响时势,时势成就企业家。一方面应对企业家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考评表彰奖励,形成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企业家,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正当权益。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新旧两种体制的冲撞摩擦,各种利益关系的纷繁复杂和无穷变化,企业家作为市场主体的代表,站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时刻面对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之中,工作难度和压力很大,有关方面要充分理解其复杂处境,支持其工作,打击侵害企业家的非法行为,努力解决不公平竞争和主管部门的不规范行为,切实改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
造就企业家队伍,当然离不开厂长经理的主观努力艰苦奋斗。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家队伍提供了用武之地和广阔的舞台,但要取得成功,还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有一段话:“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籍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指挥员在战争的大海中游泳,他们要不使自己沉没,而要使自己决定的有步骤地达到彼岸,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略战术,就是战争大海中的游泳术”。商场即战场,要想在市场竟争中赢得胜利,就必须掌握市场的规律,学会商场上的游泳术,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企业家。国内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为中国企业家展现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将会在其之上导演出生动活泼的一幕幕话剧来,并在其中成长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