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两个方面,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一样。一方面,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是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基础,一定的物质文明是一定的精神文明的保证;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又不是消极被动的,它给物质文明以强大的反作用。代表进步势力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又是发展物质文明的强大推动力量,反过来推动物质生产、物质生活的进步,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意识、精神又反作用于存在和物质。毛泽东同志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末,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24页)作为社会存在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文化和思想意识,它不仅间接制约着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直接制约着社会精神的智慧方面,即教育、科学和文化知识,同时还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程度,比如,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它是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为前提的。不文明行为和其现实的最后消失,也有待于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社会产品的极大涌流。马克思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费用的减少成相等的比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第347页)即文明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一致,也就是说精神文明的建设,最终只有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虽然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危机,那也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并不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本身。而且,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为其教育的普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使思想道德方面比封建时代的文明前进了一大步,并且还造就了最有理想、最有纪律、具有人类历史上最高道德的无产阶级。还应当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终究要突破其生产关系,从而进入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因此,必须要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原理,切实重视物质文明的改造和完善,以便从根本上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明面前,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和无所作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是自然而然能够实现的。首先,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表现在,一是它的产生和改变有其自己的特点,物质生产以及工人运动并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它也并不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而立即改变,相反却要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建立了公有制,但私有观念并不立即改变。二是继承性,例如我国人民所具有的勤劳、勇敢、高尚的伦理道德,光辉的文化遗产,都是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继承的结果,而不是直接产生于现在的经济条件,并且将继续长期存在下去。
其次,精神文明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它或者阻碍物质文明的发展,或者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旧的思想道德阻碍物质文明的发展,先进的思想道德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作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斯大林说过:“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所提出的新任务的基础上一经产生,就为自己开拓道路,成为人民群众的财富,它们动员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去反对社会上颓废的势力,从而有助于推翻社会上颓废的、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并以巨大的威力维护和促进新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最突出的是智慧方面,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先进的思想道德可以直接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有力地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巩固。(www.daowen.com)
再次,精神财富的生产也不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独特的努力和创造生产出来的。精神文明的财富作为整个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文艺作品、哲学思想等,是人类劳动的一种成果。它的产生,需要经过人们艰苦地、创造性地劳动,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必要的牺牲。由此可见,它不是物质文明自发产生的结果。
最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并不会自然而然的提高,旧的腐朽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可以自行消亡的,而是要由先进的政党和势力,对旧的传统观念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新的精神文明,才能形成。只有同传统的观念绝裂,移风易俗,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斗争,才能建设起来。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多次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指出“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5页)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文明,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进生产工具的进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努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各项事业,以丰富的物质财富保证整个社会全体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建成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努力发展国民教育,昌明科学,繁荣文化艺术,大力提倡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理想和信念、革命的立场和原则、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建成社会主义的全部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