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等、周健明等和王海忠等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依恋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而言,田阳等(2010)的研究探讨了虚拟品牌社群特征对顾客体验和品牌依恋的影响机制,从顾客体验的视角展示了虚拟品牌社群中品牌依恋的形成过程。他们的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得出以下结论:①影响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获得体验的重要因素是虚拟品牌社群的四个特点,即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交流互动和活动回报,且不同特征影响不同的体验维度;②顾客体验在品牌社群的四个特点与品牌依恋之间起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且顾客的情感体验正向影响品牌依恋,而顾客的感知体验并不显著影响品牌依恋。
周健明等(2015)基于品牌信任、品牌依恋和品牌涉入度等理论,以201名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负面谣言如何对消费者的品牌依恋产生影响。他们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网络负面谣言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从而降低消费者对品牌的依恋程度。因此,品牌信任在网络负面谣言与品牌依恋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②高品牌涉入消费者比低品牌涉入消费者较少地由于品牌的网络负面谣言而降低对其品牌的信任。周健明等人的研究结论说明在网络负面谣言负面影响的防范中,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励消费者愿意更深层次地了解所消费品牌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品知识,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涉入度,从而降低负面谣言对品牌信任和品牌依恋的影响。
王海忠等(2017)的研究指出消费者参与过程是消费者与企业建立情感联系、获得关系价值的过程。基于这个理论,他们探讨了消费者参与新产品构思的过程是否会影响线上社群成员的自我—品牌连接和品牌依恋。王海忠等的研究以智能手机品牌线上社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①消费者参与新产品构思的过程正向影响线上社群成员的自我—品牌连接,并且自我—品牌连接也正向影响品牌依恋。②产品感知创新度能够调节自我—品牌连接与品牌依恋的关系。③消费者参与新产品构思正向影响感知创新度低的线上社群成员自我—品牌连接,但是消费者参与新产品构思对感知创新度高的线上社群成员自我—品牌连接没有影响。
Okazaki、单汨源等和邵景波等对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延伸展开了研究。具体而言,Okazaki(2009)的研究旨在探讨对年轻消费者而言,网络口碑推广活动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口碑推广活动成功的影响因素包括年轻消费者的人际联系、用手机展现自我身份、品牌的情感承诺和推荐方的愿意程度。(www.daowen.com)
单汨源等(2015)的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以支付宝到余额宝与存金宝的品牌延伸为实例,将传统品牌延伸因素融合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从而提出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用户对母品牌的态度将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评价;②用户对母品牌的信任以及母品牌与延伸产品间的感知契合度均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评价;③用户的感知联结度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并且用户对母品牌的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品牌信任、感知契合度和感知联结度。
邵景波等(2017)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讨品牌延伸对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影响,以及感知契合度、感知企业创新性和品牌知识是否/如何调节品牌延伸与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旨在构建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品牌延伸对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感知契合度对品牌延伸评价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②品牌延伸评价正向影响延伸后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中的市场地位、关系质量、口碑传播、消费示范和品牌资产;③感知契合度和感知企业创新性调节了品牌延伸评估与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品牌知识没有调节品牌延伸评估与母品牌顾客资产驱动要素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产品的体验性和享乐性。互联网时代品牌延伸的产品在功能上并不需要比原有产品强大,而是强调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依恋的形成。Fedorikhin et al.(2008)的研究表明情感依恋可以提升传统品牌延伸的成功率。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依恋可能呈现爱屋及乌的状态也可能呈现排他的状态。排他型情感依恋会降低互联网时代品牌延伸的成功率,而爱屋及乌型情感依恋会提升其成功率。例如,《锦绣未央》小说的原著党非常排斥由其改编的电视剧,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说的原著党就非常支持由其改编的电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