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B的全称是Private Direct Buy,即私有直接购买。指的是广告主和流量主(媒体)预先确定好广告的位置、价格、投放时间,然后按照排期规定的时间进行广告投放,但交易方式仍然是程序化的。
这样讲或许大家可以更容易理解一点:PDB就是用程序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媒体传统的直销层中的品牌层的购买方式。之前谈到,在没有彻底颠覆传统广告流量采购模式的情况下,广告技术对行业进行了技术升级,在整个互联网广告技术化演变的过程中,广告技术对传统采购模式形成了两个挑战:第一个是广告技术起源的RTB竞价模式,关于RTB的模式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第二个就是PDB模式。PDB模式既是传统采购模式的一次技术飞跃,同时也对后者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基于RTB模式试图颠覆传统购买模式失败的经验之上,广告技术公司发现既不能动广告主的蛋糕,也不能动流量主的蛋糕,只能通过技术提升效率的本质,在不改变原本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进行颠覆。于是创造出了PDB模式,就是用技术化的方式来执行品牌类广告主的直销订单;在此之外,PDB还创造出了一些传统直接采购模式所实现不了的技术优势。
广告主在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品牌类广告订单采购的时候,往往会请一个裁判方——广告监测公司,对广告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作为广告主和流量主买卖双方之外的独立第三方,广告监测公司以中立和公正的身份来统计和评判一次次广告投放执行的结果。
除了统计广告投放的曝光量、点击量和点击转化率等基础指标之外,广告监测公司还可以判定看到广告的这些用户设备中,有多少是符合广告主提前预设的目标受众画像的要求的,也就是目标受众所占广告观众的比例,即“TA浓度”(关于这个指标,在后面的第五章《广告主营销:流量的挑选》中的品牌部分会详细介绍)。
在这样的一个品牌广告投放订单执行完成之后,广告监测公司会向广告主出具一份监测报告,说明本次投放所实现的曝光、点击等指标情况,以及广告投放命中目标受众的比例,比如42%。这些指标和比例如果没有达到下单时提出的要求,流量主很可能就需要用免费补充投放的方式去补上这些指标,即“补量”。
广告业界曾经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由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提出的: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1]。这个问题被提出后,一直困扰着所有的广告人士。而进入数据时代,广告技术为这个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广告主们通过数据平台和数据监测,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多大比例的广告被非目标受众看到了,也就是自己的广告费到底浪费了多大比例。
对广告主来说,从“减少被浪费的广告费”的角度,自然希望提高每次广告订单能够命中目标受众的比例;对于流量主来说,也不希望在投放订单执行完毕之后,还要补贴更多的流量和人工对接与执行成本来完成这个指标。在传统模式里,很大一部分品牌类广告订单并不是由广告主直接下单给流量主的,而是通过广告代理公司来统一执行和管理流量采购的工作。
广告技术公司抓住了这个双方都存在的需求,分别向广告主和流量主推出了PDB技术。
举例来说,广告主把100元广告预算交给广告代理公司,广告代理公司在扣掉服务费等成本之后,用剩余的80元去流量主那里购买流量。如果命中目标受众的比例只实现了40%,没有达到约定的60%,流量主还要免费再补贴价值10元的流量来完成这个指标。(www.daowen.com)
这时,广告技术公司告诉广告主,如果通过我的技术平台,用PDB模式来购买流量,可以将命中目标受众的比例提高到60%,不用多花一分钱。同时告诉流量主,把这部分流量对接到我的技术平台,并配合我们采用PDB模式售卖给广告主的话,不但不用补贴价值10元的流量就可以超额完成命中目标受众的指标,还可以将80元的收入变成90元。两边一定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示例:传统媒体采购与PDB采购模式的差异
这个神奇的结果是怎么实现的?广告技术平台需要流量主一次性拿出价值100元的流量总量,PDB技术可以从这些流量里挑选符合目标受众要求的80%进行购买,挑完之后退还未命中目标受众的20%给流量主进行再售卖,而退还的20%通过广告技术手段还可以再次变现。
于是,通过应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多方数据源打通和全新的投放运营方式,广告主获得了更好的投放效果,流量主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广告技术公司通过PDB模式成功地把品牌广告的传统交易模式这个铁桶撕开了一条大大的裂缝,同时获得了广告主、流量主两方的支持,给自身创造了利润。
示例:某大型快销品牌通过PDB购买,减少目标人群N+UV获取成本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PDB模式迅速发展了起来。但是,每一个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总会有人不高兴,在这个故事里,不高兴的人就是在传统广告投放模式中牢牢掌握广告主的流量采购预算的广告代理公司。眼看蛋糕就要被这些广告技术创业公司抢走,广告代理公司们对PDB模式的进攻反应也非常迅速。就在一些广告技术企业在各大营销行业峰会上高调渲染自己“行业颠覆者”形象,拿下多个技术类大奖的同时,广告代理公司也开始守护自己多年来呕心沥血打下的地盘。
广告代理公司通过跟广告主多年的合作关系,逐渐抢回了PDB模式的下单权,摇身一变,从广告技术公司的竞争对手变身成了客户。与此同时,除了某个O字母开头的老牌广告代理商之外的几乎每一家4A媒介公司,都迅速投资搭建了技术团队,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技术化升级。甚至有个别土豪4A公司干脆直接收购小型的广告技术公司,彻底把PDB变成了提升自己的技术工具,牢牢地守住了自己的地盘,并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地位相对以前反而更加的稳固了。
广告技术公司的第二波猛攻暂时告一段落,但是PDB的采购模式彻底保留了下来,这是一种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采购模式,也是更有效率的采购模式。所以在流量主的变现优先级分层里面,PDB的优先级正在快速提升中,相信很快就可以从剩余层中脱颖而出,与直销层的品牌层变现模式合二为一。在这个技术革命的过程中,顺势者存,逆势者亡,前面提到的那家唯一一个拒绝做技术升级的、全球拥有一千多名员工的老牌4A媒介采购公司,已于2017年悄然关闭。
对于广告主来说,PDB可以帮助品牌实现更广泛的人群触达,其单媒体品控功能也能为品牌确保各个媒体的相对固定的投放比例,而N倍推送的功能能够帮助品牌广告的投放在更大的人群范围内实现目标受众的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