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线上流量
1.1.1 通过线上流量,促成在线交易
1.1.2 将线上流量导入线下,促成交易
1.2 O2O的背后
1.2.1 线下成交
1.2.2 导入线上
这是一个言必称流量的时代。人人都爱流量。一些企业在招聘销售高管的职位描述中会写“自带流量,年薪百万”;很多营销人被老板要求“我们需要更多流量”“这个得做成病毒传播”“再搞个刷屏吧”等等;很多游戏和电商公司存在名叫“买量”的职位,一群人专职负责购买流量……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社会对营销漏斗的笃定信仰。从曝光-发现,到点击-兴趣,到收藏-购买,漏斗的上面进来的流量,填满就有新客进来了。
营销漏斗
但是,这个世界其实存在两种不同的“流量”。一种是现实世界的流量,一种是数字世界的流量。(www.daowen.com)
为什么要把这两种流量分开来讲?因为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讲述互联网商业模式和营销理论的书籍,也有很多互联网技术原理的教科书,它们大多将商业与技术分开,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剖析和讲解。而十几年的营销职业生涯的观察告诉我,在新的时代里,营销人已经不能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也最好了解商业的本质。因此,我认为人们需要把商业技术化、把技术商业化的对流量的诠释和分析。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书会对人们日常熟悉的一些互联网词汇,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入诠释和定义,帮助大家从更深层次来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本质——毕竟数字商业是完全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
在现实世界中,流量就是一个个的人,人越多,流量就越大。每一个人的背后都带着各式各样的需求和供给,他们所经之处就自然产生了无数的商业机会。在不同的时间,这些需求和供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古至今,只要是有人往来和聚集的地方,就是有商业机会的地方。这就是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看,流量所具备的与生俱来的商业价值。
在数字世界里,流量(traffic)是指一个网站或移动应用所接收到的访问量,它可以用访问这个网站或移动应用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来进行描述。常用的流量统计指标包括:页面浏览量(Page View,简称PV)、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简称UV)、总访客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量等。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流量实际是一次次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请求。用户从浏览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通过网络向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相应的数据内容,这个过程就会产生流量。这样的交互请求数量越多,流量就越大。下面会对一些相关的技术原理进行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解释,方便大家对后面章节中的内容进行理解。
所有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数字行为,都是基于网络协议的规则有序运行的。网络协议规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沟通必须是成对出现的,只要有请求,就必须有回复。也就是说,当一台设备尝试与另一台设备沟通时,不管这次沟通是否成功,另一台设备总归要产生一个回复,不可能出现有问无答的情况。
在数字世界中,我们无法用任何感官去判定在某个地方有没有出现过某个人或者某种行为,我们能知道的只有一次次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请求。任何人在数字世界中的出现与消失,去了哪里、看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任何一举一动都会相应地产生这样的交互请求,并且留下记录。换句话说,没有人可以在数字世界中做到不留痕迹——这是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流量的最重要的基础。
基于上面的描述,我们认识到了数字流量的本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线上流量和线下流量分别有怎样的外表和内在,他们是如何被挖掘出商业价值,又是如何被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进行利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