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们的环境走向何方?

我们的环境走向何方?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情而言的。言下之意,颇有我们的环境已是每况愈下、不堪回首之意。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纵向比较,人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的环境问题有一些正在慢慢变

我们的环境走向何方?

环境,与我们密切相关。所谓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情而言的。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世界的总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反作用。早期,人类一味地从环境索取,结果森林砍伐、土地退化、资源耗竭、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环境问题开始反过来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和一味追求的经济发展。

当我们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之后,环境成为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人们谈论到环境时,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摇头叹息:“现在的环境啊……”言下之意,颇有我们的环境已是每况愈下、不堪回首之意。的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环境问题逐步由小范围的问题,发展为大范围的问题;由轻微的环境影响,发展为严重的危害。人类从最早的利用环境,采集野果和狩猎,到毫无章法的掠夺资源、改造环境。近些年的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变暖、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使人类逐步陷入泥淖。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人类已经开始直面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八大公害事件(等环境危机使人类真正意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阶段。从20世纪开始,深受环境污染其害的各国纷纷投入到了与环境污染的斗争中。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环境问题部分开始得到解决,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英国,经过140多年的努力,终于使鲑鱼重新出现在泰晤士河;曾经烟雾笼罩的伦敦洛杉矶,已经摘掉“雾都”和“烟雾城”的帽子;50多年后,因水俣病而出名的水俣湾,现已成为模范环境城市,湾里的鱼又可以食用了……种种实例表明: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正在有所改善,也许新的环境问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人类是可以在生态圈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的。

上海为例,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市重要的自然地表水体之一。千百年来,她静静地流淌,为沿途两岸提供了饮用、灌溉、渔业水利航运所需的水源,促进了上海的形成和发展。她的变迁与上海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上海发展历史的缩影。

早期的苏州河水质清澈,清朝末年吴淞江垂钓是上海的十景之一,苏州河还曾经是上海的水源地。但在上海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上海人口越来越多,工业规模越来越大,面粉厂、味精厂、棉纺厂等为取水运之便,很多都建在苏州河两岸,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河中,河流水质逐年下降,黑臭现象越来越严重,两岸居民,夏天不敢开窗。再加上苏州河属于感潮河流,受潮水影响,黑臭的河水更不易排走。曾经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全线黑臭,八十年代鱼虾绝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站在高处,看向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黄黑分明”——黑色的苏州河水与黄色的黄浦江水的交汇处形成一条泾渭分明的分割线。苏州河的污染不仅仅给河道两岸居民带来影响,对黄浦江的水质影响也非常大,严重时,黄浦江全年黑臭三百多天,一半以上的污染源来自苏州河。

面对日益加剧的污染,上海市政府下定决心要彻底治理苏州河,还母亲河往日美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连续多届市委、市政府都将苏州河综合整治作为第一环境整治工程。1988年,上海市对排入苏州河的污水实施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3年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后,每天截流污水140万立方米。上海市政府又相继于1998年、2003年和2006年开展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苏州河三期工程总投资约140亿元人民币,逐步消除了苏州河干流黑臭现象以及与黄浦江交汇处的黑带,主要水质指标稳定且逐年好转,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整体与周边环境日益好转。现在的苏州河,主要指标达到了地表水的V类水标准,河里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具有重要功能的城市“生态走廊”。

我国环保部李干杰部长在第十九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状况,指出:过去5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同时5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前所未有”。(www.daowen.com)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利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累计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电机组约1 500万千瓦,5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清洁油品标准,2014~2016年间,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 620多万辆。与此同时,10.8万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1.9亿农村人口受益。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层面审议通过40余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12个省份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完成火电、造纸行业50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78万件,创历史新高。一些地方组建环境警察队伍,环境司法保障得到加强。

五是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比已从历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当前的7%左右的水平。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纵向比较,人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的环境问题有一些正在慢慢变好,我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责任感也越来越强,地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已被唤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