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及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及重要性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这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包括诉求存在相应的偏差。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年龄、性别、教育、收入、文化、价值、生活习惯等差异,不同的人群对城市公共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设想。那些占据着名胜古迹以及自然景观优势,而拒广大群众于高大铁门之外的所谓“高档会所”,显然不属于城市公共空间范围之内。

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及重要性

在常规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往往一开始就会对所讨论的主题词进行定义。例如,“什么是城市公共空间?”然后给出相应的定义或是名词解释。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定义或是名词解释也就会成为所谓的“知识点”和“考点”。

(一)你能想到的城市公共空间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每个人对“城市公共空间”都有不同的第一反应、不同的脑海浮现以及不同的亲身感受和经历体验。

提起城市公共空间,很多同学都会首先想到天安门广场(见图3-1)。需要说明的是,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不是一回事。天安门是北京故宫中轴线上南端入口处的一个建筑物,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高度为34.7米。而天安门广场,则是天安门这个建筑南侧的大型广场。这个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图3-1 天安门广场

为什么大家都会想到天安门广场?因为北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巨幅标语。天安门广场是我们每天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接待来访外国元首、开展重大阅兵活动以及相关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毫无疑问,这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

说起城市公共空间,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上海的新天地(见图3-2)。上海的新天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马当路太仓路附近,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且中西融合的综合性城市公共空间。新天地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具有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却都是非常现代和时尚的。

在新天地区域范围内,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有一幢坐北朝南沿街布置的采用砖木结构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建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才是“新天地”的根本寓意所在。

洪崖洞是山城重庆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见图3-3),讨论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中,大家也会想到这样一个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上下落差73米、总共13层,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色空间。由于所处地域、当地文化、空间类型以及建筑特色的差异,洪崖洞所表现出的风情风貌也是独一无二的。

图3-2 新天地

图3-3 洪崖洞(www.daowen.com)

类似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也还有很多,例如成都的宽窄巷、武汉的户部巷等,都是各具特色,且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大家或是品尝小吃一饱口福,或是三五结伴喝茶聊天,这些城市公共空间也就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和生活组成。

(二)空间、公共空间、公共心理

建筑学范畴里,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里是这样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人们建造房屋,围墙屋顶这些都是手段,最终实际利用的却是空的部分。实体是“有”,但是要的却是“无”。空间又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建筑室内的部分属于内部空间,广场这类的空间属于外部空间,我们看到的纪念碑主要也是限定的外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常常会有一定的过渡性质的空间,我们称之为“灰空间”,例如骑楼

公共空间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广泛自由参与其中活动的空间,既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电影院图书馆、医院这类空间,就是属于室内为主的公共空间。前面提到的大型广场以及露天活动为主的交通停车场等,则是属于室外为主的公共空间。在建筑学领域里,与公共空间相对应的概念是居住空间,也就是独立式小住宅、多层及高层公寓以及其他形式的宿舍住宅等。酒店和旅馆由于居住对象的不特定性,则是属于商业性的公共空间。

研究城市公共空间,除了需要了解空间和公共空间以外,还需要了解点心理学。个体之间的物理距离对“公共心理”影响很大,例如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在4~5米的时候,这个时候个体心理感受到的就是公共范围;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在1.5米左右的时候,则个体心理感受到的是一般的社交距离;如果距离进一步减少为0.75米左右,则个体心理感受到的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如果距离在0.45米以内,这时所表现的则是非常亲密的关系。另外,在虚拟的公共空间里,公共心理在匿名和实名的不同条件下,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些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

(三)对城市公共空间认识的偏差

通过对前面城市公共空间的讨论,虽然我们并没有给予某种格式化的表述,但是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相应的认识和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包括诉求存在相应的偏差。

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年龄、性别、教育、收入、文化、价值、生活习惯等差异,不同的人群对城市公共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设想。很多规划领域和城市设计范围的工作者,对此都有很深的体会。例如,商业空间在进行布局和设计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到高收入人群或是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再例如,城市休憩绿地在进行规划和设计之前,就要充分考虑老人、小孩和青年人之间的不同的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

尽管在技术层面,城市公共空间的确应当加强必要的针对性研究,减小认识偏差带来的实践困扰,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牢牢树立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之中。那些占据着名胜古迹以及自然景观优势,而拒广大群众于高大铁门之外的所谓“高档会所”,显然不属于城市公共空间范围之内。沿着黄浦江可以步行畅通的45公里滨江步道和自行车道,才是人民群众衷心期盼和热烈欢迎的城市公共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